國家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輿論一片叫好之聲,然而售出的新能源汽車真正進入私人消費領域的還是少之又少,關鍵原因就在于消費者認為電動汽車目前充電不方便,續航里程短,使用有顧慮。于是,在電池技術還沒有出現革命性變化之前,大力發展充換電設施基礎建設和運營就成了當務之急。&nb
國家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輿論一片叫好之聲,然而售出的新能源汽車真正進入私人消費領域的還是少之又少,關鍵原因就在于消費者認為電動汽車目前充電不方便,續航里程短,使用有顧慮。于是,在電池技術還沒有出現革命性變化之前,大力發展充換電設施基礎建設和運營就成了當務之急。
今年7月,國家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發展規劃,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領域。緊接著,國家發改委又下發了《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并按照確保電動汽車使用成本顯著低于燃油(或燃氣)汽車使用成本原則,合理制定充換電服務費。
然而,社會資本大規模參與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的還是不多,這可能源于另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按照目前的《電力法》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對此,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駐會顧問姜紹俊表示,社會資本向電網申請建設充電站作為普通用戶是沒有問題的,但社會資本若經營充電站、直接向車主提供充電服務并收費,這仍與當前的《電力法》是存在沖突的。
“不過現在的《電力法》實施的時間已經比較長了,以前沒有對電動汽車充電的立法考慮,現在遇到這一情況還需要新的辦法。”姜紹俊建議,現在業界也正在討論電改方案,那么電動車充電站的問題也應該推出新的方案,比如,可以通過一些特別的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章先做一些可行性嘗試,看看具體實施效果后,最終確定電改方案,并修改出臺新的《電力法》。
姜紹俊認為,現在國務院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意見》和發改委的“通知”都是屬于上述的特別法規和規章,可以先做一些新嘗試,但是即便如此,社會資本要進入充換電設施建設領域還需要向電網申請,要經過電網的審核,符合準入條件的才能夠進入。
作者:楊世明 來源:第一電動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