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手里還攥著一紙“路條”的人來說,肯定在后悔在10月份之前沒有將它出手。因為國家能源局在10月份連續發了兩個文,來扼制光伏行業里“路條”倒賣的怪象。 “路條”是指發改委同意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的批文,一般形式是由發改委部門下發的《關于同意某某項目開展前期工作
三天后,能源局再次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專項監管工作的通知》,將對2013年7月~2014年9月的各省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項目的備案、核準、開發作監管。對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也將處理。
而就在幾天前,國家能源局又召開了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專項監管啟動的內部培訓會,明確表示將根據實際建成情況調整今明兩年光伏裝機計劃,并嚴打路條投機買賣。
至此,能源局打擊“路條”買賣的決心彰顯。有參與過路條買賣的業內人士也表示,現在“路條”的確很難出手了。
但是,能源局出重拳打擊,能否杜絕此類現象呢?筆者覺得很難。“路條”買賣原本就是一個因利益而生的產物,只要其中依然存在尋租空間,就難以杜絕。
例如,現在手中有路條的公司,盡管不能像以前那樣將“路條”直接轉手賣出去,但是可以通過與買方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進行內部轉讓。而這種方式顯然并不違反能源局的新政策。
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路條”倒賣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從源頭上解決,讓真正有需要的企業能夠更加便捷的拿到“路條”,倒賣轉手的現象自然也就少了。
與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去杜絕,不如從優化備案設計、放開審批流程、提高資質門檻多個方面入手進行疏導。
那些進行路條倒賣的公司或個人,其資質多數不合格,只因有地方政府關系,或者地方政府對資質審查不嚴,從而輕易拿到路條。假若地方政府對資質門檻監管嚴格,那些不符合資質的倒爺將很難拿到“路條”。
作者:嚴凱 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