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碳市場還是一個單純的配額市場,CCER作為低成本減排及履約的工具,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和廣東五個試點的首年履約中,并未發揮實質作用。2015年6月,中國7個試點將共同步入履約期,CCER能否借此機會破冰入市,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截至10月27日
在使用量方面,天津、深圳、湖北以及廣東的抵消比例皆為10%。其中,湖北配額總量3.24億噸,CCER最大需求 3240萬噸,皆為本地需求。目前,湖北共有6個CCER備案項目,均為風電項目,年均減排量近38萬噸。
廣東配額總量4.08億噸,CCER最大需求4080萬噸,其中約2856萬噸為本地需求,目前有豐達電力與廣東長隆碳匯兩個CCER項目,年均總減排量為9.06萬噸。
深圳配額總量約3300萬噸,CCER最大需求為330萬噸,無地域限制,目前深圳只有1個CCER備案項目,深圳市東部電廠天然氣發電項目,年減排量102萬噸。
天津配額總量約1.6億噸,CCER最大需求為1600萬噸,無地域限制,也無本地CCER獲備案。
上海規定CCER使用比例為年配額的5%,配額總量約1.6億噸,CCER最大需求800萬噸左右,無地域限制。其中,上海只有華能上海燃機電廠天然氣發電一個項目,預計溫室氣體年均減排量為109.27萬噸,僅占800萬噸的八分之一。
北京的抵消比例同上海一樣,也是5%,配額總量5000萬噸,CCER最大需求量為250萬噸,其中至少一半為本地需求。目前北京市有兩個碳抵消項目,一個是華能北京熱電有限公司的天然氣熱電項目年均減排量為27.78萬噸,另一個是順義區造林碳匯一期項目,年減排量約1000噸,只是250萬噸CCER的十分之一左右。
重慶將抵消比例定在8%,目前有約1.3億噸配額,意味著可允許約1040萬噸左右的本地CCER進行抵消。與天津一樣,尚無本地CCER備案。
從這些數據來看,明年履約期CCER市場的最大需求將達1.1億噸,其中試點內CCER需求為7261萬噸,試點外需求為4079萬噸。國家發改委備案的90個項目,年減排量約為2000萬噸,其中,試點內備案項目年減排量不足300萬噸。
控排企業對CCER的實際需求能夠釋放多少,與試點配額松緊度、二級市場活躍性、控排企業意識和能力都有很大關系,但從整體來講,CCER采購商對這一市場還是看好的。
作者:李雪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