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3日通過驗收并網發電以來,禪城首座分布式光伏電站平穩運行了50多天,截止到上周三累計發電量達15萬度,等價節約標煤約60噸,平均每天節煤1.2噸。在上周舉行的光伏發電政策宣傳工作會上,禪城區經促局負責人介紹了位于華南電源創新科技園的這座光伏電站的運行情況。 事實上,作為禪城首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其意義遠不止節能環
光伏發電大規模推廣條件成熟 今年年初,佛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佛山市太陽能發電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2014年全市建成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00兆瓦的目標,其中禪城要完成30兆瓦的建設目標。
對于政府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蔣國強認為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考慮,都是一項值得肯定的舉措。。
“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從整個社會用電考慮,有助于緩解佛山的供電缺口。”他介紹,這幾年佛山大量污染企業外遷,佛山的供電壓力較前幾年有所緩解,基本能滿足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但在用電高峰期電力的供求關系仍然緊張,通過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夠緩解這種供求壓力。
此外,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對環境幾乎沒有影響,從節能環保的角度來看,也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必要性。以佛山綜合能源有限公司與美的合作的項目為例,項目位于美的家用空調順德工廠廠房屋頂,總面積達到32.98萬平方米,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32兆瓦,每年將實現發電3054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1.0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萬噸、二氧化硫0.08萬噸。
從光伏產業自身的發展情況來看,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已經具備了大規模推廣的條件,“這幾年光伏電站核心零部件的價格持續往下走,使得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大為降低,比高峰期下降了將近一倍,伴隨著這種成本的下降,光伏發電的價格也逐漸趨于合理水平。”蔣國強介紹,相比于2008年將近3元/度的高價,目前光伏發電的價格大幅下降,趨于火電的價格水平。
對于企業來說,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同樣符合經濟效益。佛山科華負責人焦衛軍介紹,目前企業與佛山科華合作開發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模式有幾種類型,包括由業主自行開發投資、能源管理、屋頂租賃以及建設轉賣等。
以使用能源管理的開發模式為例,業主只需要提供屋頂的使用協議并同意優先使用光伏電站所發電量即可,其余工作交由佛山科華負責項目的報批、融資及項目設計、建設和運營維護。相應的業主可以獲得電價使用優惠,即在標準電價的基礎上打九折,“以1萬平方米的屋頂為例,大概可以鋪設1兆瓦的光伏組件,每年大約發電100萬度電,按一度電1元計算,業主可以享受9折電價優惠,每年電費節省10萬元。”
蔣國強介紹,目前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大概1兆瓦需要投入800萬—1500萬元。以此計算,建設光伏發電站大概需要10年以上可以收回成本。但即便如此,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光伏電站的一次性投入依然很大,會對企業的短期經營造成壓力,因此目前光伏電站的開發大多使用能源管理或者是屋頂租賃的方式,由建設方負責資金的籌集和項目建設運營。
作者:孫景鋒 來源:南方報網—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