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私人發電賣給供電局,你沒聽錯。惠州市民劉超宇在自家屋頂通過光伏發電,一個月賣給惠州供電局30度電,成為惠州居民光伏發電實現并網第一例。 光伏發電設備等花了4萬元 蘇屋墩四巷8號的一棟老宅,是市民劉超宇的家。在4樓樓頂,裝了18塊光伏板,占地約28平方米。墻壁上掛著一個熱水器模樣的機器—
市民私人發電賣給供電局,你沒聽錯。惠州市民劉超宇在自家屋頂通過光伏發電,一個月賣給惠州供電局30度電,成為惠州居民光伏發電實現并網第一例。
光伏發電設備等花了4萬元 蘇屋墩四巷8號的一棟老宅,是市民劉超宇的家。在4樓樓頂,裝了18塊光伏板,占地約28平方米。墻壁上掛著一個熱水器模樣的機器—光伏并網逆變器。這是劉超宇從網上訂購的光伏發電設備,加上電路改造,整體花了約4萬元。
劉超宇說,這套設備的發電容量是5000瓦,從9月28日啟用至今,運行都很穩定。早上7點差不多就能發電,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一天大約10個小時,一個月下來發電量約450千瓦時。為了讓光伏板更高效利用,他找了專門的設計院進行設計。
這18塊光伏板中,有10塊是常見的多晶硅板,還有8塊是更通透的單晶硅板。劉超宇說,他是為了做個試驗,單晶硅板弱光性好,即使是早上7點鐘的日照,也能啟動發電,而多晶硅板則要等到7點半的日照才能啟動。
因為裝有防雷擊設施,周圍又有鋁合金包邊,劉超宇說,這套設備安在房頂,幾乎沒什么風險,平時主要的維護就是清洗灰塵。不過,惠州經常下雨,清洗也就不用那么頻繁。
一個月賣了30度電 家里樓下,電表箱里裝著兩塊表。惠城供電局營業部相關負責人說,其中一塊計量的是光伏發電系統的發電量,國家電價補貼,就依據這塊表的讀數計算。另一塊是雙相電表,接入惠州電網,計量賣給供電部門電量的同時,如果發電量不夠用時,居民需要從惠州電網用電的電量也靠它計量。
劉超宇說,家里一個月的用電量是420度,上個月多發的30度電,可以通過逆變器“上傳”到接入每家每戶的惠州電網。
作者:夏文格 黎凱燕 何可靖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