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私人發電賣給供電局,你沒聽錯。惠州市民劉超宇在自家屋頂通過光伏發電,一個月賣給惠州供電局30度電,成為惠州居民光伏發電實現并網第一例。 光伏發電設備等花了4萬元 蘇屋墩四巷8號的一棟老宅,是市民劉超宇的家。在4樓樓頂,裝了18塊光伏板,占地約28平方米。墻壁上掛著一個熱水器模樣的機器—
按照2013年國家發改委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發電量,每千瓦時可享受電價補貼0.42元。劉超宇算了一筆賬,按照階梯電價,他們一個月用420度電,其中160度是被劃入第二檔的“高價電”,要多掏錢。現在,他們不僅消除了階梯電價的困擾,甚至還可以自給自足,并從自家發的450度電中,領到189元國家補貼;而且,多發的30度電,還可以賣給供電局。粗略算下來,大概八九年就可以把這4萬元賺回來,而這套設備的壽命是25年。
供電價格仍待定 光伏發電設備其實很簡單,就是太陽能發電,跟太陽能熱水器一個道理。但是,如果不看看現場,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去嘗試。
劉超宇是做通信工程的,和電力關系不大。為何會成為惠州居民光伏發電的“吃螃蟹者”?他說,2013年,他從新聞報道中發現,山東有一戶居民光伏發電實現并網,他覺得好奇,就買了一些資料回來研究。
后來,得知南方電網也有了這方面的政策,今年3月,他就跑到惠城供電局河南岸營業所去咨詢。當時,惠州還沒有接到相關通知。到了5月,河南岸供電營業所所長告訴他政策下來了,讓他去申請。不過,當時還沒有具體操作流程,他也只是到營業廳提交了申請。
今年6月,申請正式獲批,他訂購了設備,請惠城供電局幫忙改造線路,3個月后,到9月28日,設備、線路全部完成,光伏發電系統正式啟用。
劉家老爺子劉仕謙今年78歲了。年輕的時候,他曾在淡水電廠工作了40年,天天和火電打交道。兒子提出要建光伏發電系統,他很支持。“光伏發電和火電原理是一樣的,都是能量轉換,但這是清潔能源,沒有污染。”劉仕謙說,“我們也不是為了賣電賺錢,純粹是因為兒子喜歡,我也支持。如果誰家想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卻心里沒底,可以去我家里先看看,做好可行性分析。”
現在,惠州供電局已經在營業廳設立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專窗,優先受理居民、企業的申請。按照國家發改委規定,享受中央財政資金補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其上網電量按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執行。惠州供電局目前正在核算居民光伏發電并網的電價,經物價部門核準后會予以公布。
作者:夏文格 黎凱燕 何可靖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