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里種菜,棚頂發電。種菜發電相得益彰,光伏大棚發的電除供棚內照明、灌溉、通風等使用外,多余的電全部賣給電網。光伏大棚的LED系統可在晚上利用白天發的電,延長光照時間,縮短蔬菜的生長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天下有這樣的美事嗎? 在青島市即墨普東光伏大棚,光伏大棚頂上覆蓋著一塊塊薄膜太陽能電池板,一座大棚就相當于一個200千瓦的發
再次,電網技術及投入也是個不小的麻煩事。在農村地區首要問題是電網結構,相對來說,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電網是比較落后的,居住點也是分散的,相互間隔也比較大,這無疑也將增加電網改造的難度和投入。雖然說我國電網改造特別是農網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并且不少地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電網輸入能力不足導致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依然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存在。所以,農網改造的成效影響著未來農村分布式光伏發展,沒有農網這個堅強后盾,光伏就不可能有大的發展,為此,農網改造有序推進是根本,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電網改造可以村鎮為單元進行,可以微網系統建設為突破口,盡量消納在本地,這樣在節省電網改造投資的基礎上,達到電力供應的最大化。再說,有著種種弊端的農村單戶分布式光伏也必定要走消化在本地的途徑,在電站小容量、不穩定,加上不一致的發用電時間、家庭自身消納不足等問題,也必然要求小型儲能系統的出現,如果通過小型儲能系統來調節電力的輸出,那就會解決一系列問題。
最后,農村選擇光伏發電模式以及后期的售后服務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由于農村市場比較分散,個體量小,氣候、地形等自然資源條件復雜,光伏電站的后期維護所面臨的問題將比較復雜,維護成本也較高,這對農村光伏市場的發展也將是一大挑戰。農村選擇光伏發電模式的問題。是采用余電上網模式,還是全部上網亦或完全自發自用模式?一般來說,生活用電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的用電,而且一般晚上是用電高峰,這與光伏發電基本在白天是相反的。因此,用電高峰與發電高峰是錯開的,采用何種模式對電網的要求和儲能的需求將有很大的不同,從而對技術要求和資金需求也會有很大的區別。另外,可能影響到光伏電持續性的因素仍在,如農業人口市民化轉移、新型城鎮化建設、搬遷、危房改造等。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機制來規避風險,如在農村地區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需要融資的項目應該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和審查手段。
當然,促進農村分布式光伏發展的關鍵還是國家政策,這是當前最最關鍵不能忽視的。從政策機制,捋順市場秩序著手,如何盡早制定一套完善的農村光伏發展政策機制,以保障農民及相關參與者的利益,確保健康有序的發展農村光伏市場才是最關鍵的。啟動農村光伏市場,機制、政策是根本,如果不進行完善和改革,那么不合理的機制就會阻礙其發展,那么規劃的再好也是畫餅充饑,說的的再動聽也是無用的,在推進農村光伏發展上也是缺乏動力和方向的,更不會讓我國目前的光伏產業發展走上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因此,建立健全農村分布式光伏發展的國家政策機制是當務之急!
作者: 來源:Solarzoom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