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中國金融學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的“2014中國金融年度論壇暨第八屆中國資本市場峰會”在北京展覽館報告廳隆重召開。金融界網站對此次峰會進行全程直播。 會上,中金公司財富研
克林頓之后小布什上來,之后是奧巴馬,美國的股票市場開始表現,其實我們說今年的A股市場的上漲,包括這兩年美國的科技股在漲,其實美國也找到了一個新的投資方向。所以我們說,硬資產和軟資產,你買哪類資產,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錢有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投資方向。而如果我們明確了投資的方向,那么理論上這就是一個三到五年的大周期的問題。這個問題反映了中國現在資產上已經知道投什么,理論上是增加軟資產,減少硬資產的問題。
我們講一個月或者是一個季度的問題,這是股票定價的圖。在金融學里面大家講股票定價,不僅僅是看業績,如果按照業績炒股票,一定是虧多轉少,其實是股票模型里面的一個支點,就是我們左上角的支點,實際的回報率。這兩年變化最大的是另外兩個支點,一個是我們說的分母,就是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無風險利率是一個固定的利率,是大家認為沒有風險的回報水平。比如我們說A股,我們跟美股的投資有什么區別?為什么美股是一個價值投資?而A股世本上是一個交易性的市場?原因在于大家買股票的機會成本不一樣。在美國你不買股票你能拿到的收益率是多少呢?3%,是美國長期國債的收益率。在中國不買股票能夠拿到的收益率是10%,信托產品的收益率。今年我們看到很多藍籌股漲了,比如說銀行股大家都規避,大家寧可去買信托,更籠統,因為有剛性兌付。今年因為信托大家開始產生問題了,因為它開始出現一些信用風險的釋放,無風險利率降到6%到7%的城投債。所有收益率高于6%的股票都漲了,比如大型鐵路,包括工商銀行都是20%的漲幅,就是無風險利率在下降,會影響到買股票的機會成本,所以會影響到大家的投資行為。
風險溢價講起來很學術,但是我們說如果減的話就叫不確定性。一個股票隱含的不確定性高,它的估值一定會比平時要低。最簡單的一個例子,過去一個月的A股和港股的表現,因為理論上本身都是同樣的公司,但是表現為什么不一樣?港股在跌,A股在漲,現在隱含了太高的溢價,就是街頭政治帶來的,一個精神分裂的市場,理論上不確定性一定很高,所以估值就應該比正常健康的市場要低。過去3年為什么A股比H股要便宜呢?原因很簡單,當時我們不知道中國經濟往哪里轉。所以當時A股是精神分裂了,我們隱含的不確定性比香港市場高。現在反過來了,所以未來我們說,這個不確定性一定會影響到股票的定價。還有一個支點其實也非常重要,這是我們今年看得非常清晰的,這張圖我們講的,因為現在在海外大家講一個叫微觀市場結構理論,其實核心就是講投資者結構的變化,一會影響到股票的定價。左邊是A股市場的傳統玩家,公募、私募和個人投資者。過去幾年為什么大家一致的去玩小股票呢?邏輯很簡單,公募基金的規模越來越小。2007年的時候公募基金的平均規模30億,當時嘉實一次發了400億的基金,現在的平均規模是5個億。5個億的基金和100個億的基金不可能做同樣的事情,5個億的基金可能是自上而下選股,它選中一個股票,翻一倍,凈值就可以跑贏市場。但是對于100億的基金,他選一到兩個股票沒有任何意義。公募基金的小型化,導致了基金經理越來越投機,這是規模決定的,而不是他本身決定的。
作者: 來源: 金融界股票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