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國政府及組織迫切努力實現的目標,其中光伏發電是可再生能源應用的重點。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容量332萬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00%。甘肅、新疆和青海累計光伏
嚴重影響投資收益 光伏發電是相對成熟的技術,擁有可預測的能源產出和穩定的現金流,被國內的一些發電集團稱為曬著太陽的現金奶牛。在國外,光伏電站證券化之后,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金融產品,被眾多基金持有。
對于生命周期達到25年的光伏電站而言,組件質量會直接影響投資收益。如果組件壽命不達標,或者光電轉化率衰減過快,則一切的投資測算都是構建在沙灘上的城堡。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認為,銀行和投資者對光伏電站有顧慮的重要原因,仍然在于電站的質量,而這一點卻并沒有引起電站開發商的足夠重視。
分析人員表示,目前國內已建成的光伏電站中,具備投資安全邊際的潛在可收購對象非常少,除了政策及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外,投資方最大的擔憂是對這些光伏電站的質量缺乏足夠的信心。
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未經實績驗證的材料,得不償失。分析師表示,使用未經實績驗證的背板材料,每瓦成本或許能節省0.01元到0.12元,但這僅相當于光伏組件1-29天的發電量。但質量問題直接帶來的后果則可能會導致電站壽命縮短、電力輸出大幅衰減率;同時也可能導致電站的內部收益率從預期的11%左右降低跌至5%以下。
業內專家建議,“與其依賴質量問題發生后的質保,不如選用經過長期戶外實績驗證的材料,避免質量問題的發生。組件購買者(系統商和投資者)必須深刻了解組件的材料清單,并選擇優質材料,才能降低風險,確保更高的投資回報。”
作者:陳文喜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