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辦的2014中國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與質量評估技術研討會于2014年10月31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辦,此次會議以“貫徹政策方針、遴選技術產品、確保電站質量”為主題。積極應對電站質量問題對于行業發展帶來的挑戰,參與《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與質量評估技術規范》的意見征求工作,貫徹落實《規范》的各項要求,
我這個題目就是叫不治而非智能不投資,是從投資的角度來的。現在每次的會議越來越多的是投資人會關注這個產業,這是好事情。但是你持幣待購,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我們很希望資本能進來,這個產業里面缺錢。產業圈外并不是真正的缺錢,他們很多人看不懂,這是對,他們對真相了解不夠。關健詞25年,這里面25年你的安全性,發電量怎么保證,可靠性怎么保證,運維怎么完成,這些問題解決不了,你投資風險太大。
實現25年的焦點問題,其中就是要有一些智能的方法,我這里簡要分為幾個部分,第一從智能的概念引下去。到了今天,是逐步進入真正智能化的時代。想想其實20世紀中期開始才有了大規模集成電路,有了計算機,有了手機,飛機不僅上天,也上太空等等,都是基于智能化的解決方案的完成。第三次工業革命講了我個人的理解,也跟我們一本書《第三次工業革命》我覺得很一致,我引用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能源互聯網的時代。這個概念很高,但是它的內核是以集成電路為核心,集合可再生能源。把傳統集中式的經營活動逐步過度到智能分散式的經營活動。我們初中學過關于政策經濟學里面一些概念,是技術水平決定了我們的生產水平,生產水平決定了生產關系,生產關系進一步決定了上層建筑。最后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只要你的技術水平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程度越高,你也要做分散的統治。技術角度要理解技術對產業帶來的沖擊。
從光伏產業來講不僅是光伏,也包括其他的能源,所以能源互聯網這是多種新的技術的結合,就會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看細的部分,從太陽能的整個產業鏈來說,從各種部件到運輸、生產到設計、安裝、運維,所有環節全部都充滿了風險。你只解決其中任何一個部分或者是幾個部分都不夠,缺一不可。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我先把各個問題點總結為三類問題,一個是發電量的保證問題,第二是可靠性的問題,一類是運維的問題。發電量的問題主要分為六大類,第一個問題最突出就是串并聯失配引起的木桶效應。第二是PID問題,25年來看這個會逐步衰減,是不均勻的。這樣的衰減結合又是一種串聯的結構,更加放大他對整個發電站的影響。第三是設計不良、材料不良等等。這種串聯在底層串聯的結構是整個光伏電站的基礎結構,在這個結構底下任何一個組件甚至任何一片電池,因為組件內電池也是串聯的。每一串有22塊組件,1320個發電單元,無論是受到外部的灰塵的影響甚至一滴水滴,都會帶來你的發電量的損失。內部的衰減都會帶來損失,單一電池片的損失在串聯都會放大到1320個電池片的木桶效應。這個影響會超乎想象,解決這個影響,發電量的提升大家可以想象得當嗎。我在家的屋頂做了十個月的對比,差異可以達到25%以上的發電能力的差異。80%的PR值里面各種失配損失、衰減損失等等的計算,數據基本上是對得。對在哪里?是對在一個理想的電站的時候,這個世界上包括國外沒有任何一個電站是理想的。事實上真正的發電損失比80%這樣的狀況要差很多。更不要說我們剛剛現在才兩三年的運行,有25年,這25年里后面的損失80%絕對達不到。大概60、70%已經算不錯了。怎么從60%提高到80%,解決方案一定是智能化。
作者: 來源:機經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