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現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石。隨著全球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能源消費也相應地持續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化石能源的稀缺性越來越突顯,且這種稀缺性也逐漸在能源商品的價格上反映出來。在化石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大規模的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未來各國能源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2007年年底,全國光伏系統的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100MW),從事太陽能電池生產的企業達到50余家,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達到290萬千瓦(2900MW),太陽能電池年產量達到1188MW,超過日本和歐洲,并已初步建立起從原材料生產到光伏系統建設等多個環節組成的完整產業鏈,特別是多晶硅材料生產取得了重大進展,突破了年產1000噸大關,沖破了太陽能電池原材料生產的瓶頸制約,為我國光伏發電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2007年,是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年。受益于太陽能產業的長期利好,整個光伏產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投資熱潮。
“十二五”時期,我國新增太陽能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約1000萬千瓦,太陽能光熱發電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約1000萬千瓦,光伏電站投資按平均每千瓦1萬元測算,分布式光伏系統按每千瓦1.5萬元測算,總投資需求約2500億元。
盡管我國是太陽能產品制造大國,不過我國太陽能產品只用于出口。李世江說,在2010年時,全球太陽能光伏電池年產量1600萬千瓦,其中我國年產量1000萬千瓦。而到2010年,全球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4000萬千瓦,主要應用市場在德國、西班牙、日本、意大利,其中德國2010年新增裝機容量700萬千瓦。
不過,我國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適宜太陽能發電的國土面積和建筑物受光面積也很大,其中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冀北高原、內蒙古高原等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占到陸地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具有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的資源潛力。
太陽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隨著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太陽能光伏發電因其清潔、安全、便利、高效等特點,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和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
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發電產業增長迅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成本持續下降。我國光伏發電產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并有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行業。崛起了以英利綠色能源、江西賽維LDK、保利協鑫為代表的一批著名企業和以江蘇、河北、四川、江西四大光伏強省為代表的一批產業基地。
太陽能發電系統
關于太陽能發電系統,李世江說,太陽能發電是利用光電轉換技術直接將太陽能轉變成電能,將電能并入電網或存儲在蓄電池中。常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有以下幾種:
一是太陽能離網發電系統。太陽能離網發電系統由太陽能電池組件、控制器、蓄電池、交流逆變器組成。太陽能控制器對所發的電能進行調節和控制,一方面把調整后的能量送往直流負載或交流負載;另一方面,把多余的能量送往蓄電池組儲存,當所發的電不能滿足負載需要時,太陽能控制器又把蓄電池的電能送往負載。太陽能蓄電池組的任務是貯能,以便在夜間或陰雨天保證負載用電。太陽能逆變器負責把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供交流負荷使用。
二是太陽能并網發電。太陽能并網發電系統是將光伏陣列產生的可再生能源不經過蓄電池儲能,通過并網逆變器直接反向饋入電網的發電系統。
三是太陽能路燈。太陽能路燈是一種利用太陽能作為能源的路燈,因其具有不受供電影響、不用開溝埋線、不消耗常規電能,只要陽光充足就可以就地安裝等特點,因此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又因其不污染環境,而被稱為綠色環保產品。太陽能路燈即可用于城鎮公園、道路、草坪的照明,又可用于人口分布密度較小,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缺乏常規燃料,難以用常規能源發電,但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以解決這些地區人們的家用照明問題。
作者:孫國利 來源:焦作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