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多晶硅進口數據來看,我國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受理(商務部、海關總署2014年第58號公告)、對進口多晶硅實施“雙反”并未起到預期效果。輿論上,國內光伏行業內有些人借此提出了針對國家出臺的這一貿易救濟措施的不和諧論調。甚至是國際組織SEMI的專家也公開挑戰。
58號文的本意,是為了鞏固多晶硅“雙反”的效果,還中國多晶硅產業公平競爭機會,鞏固光伏產業原料基礎,使國內光伏產業鏈更加平衡、健康。由于商務部對韓國主要多晶硅出口企業OCI的雙反稅率僅2.4%,而與德國主要多晶硅出口企業瓦克則達成了價格承諾協議。因此,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對這兩德國和韓國的多晶硅出口中國影響不大,而對美國多晶硅出口到我國影響較大,難怪最近我們看到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國際組織SEMI的專家公開在國內官方媒體經濟日報網提出質疑。但是我們知道,2013年全年從美國進口至中國的多晶硅原料約2萬噸,如采取措施后,這一缺口完全可以由國內企業2014年增加的產量來填補。從2013年下半年起,國內主要多晶硅龍頭企業恢復、增加產能、產量,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依據1-10月實際產量統計,預計2014年國內多晶硅企業產量將超過12萬噸,比2013年凈增4萬噸。
我國多晶硅產業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產品質量在這個過程中有了飛速發展,完全滿足光伏企業的用料需求。目前包括江蘇中能,新疆大全,特變電工,天宏硅業,洛陽中硅等多數尚在運行的企業都能生產出符合國家電子級標準與用途的多晶硅產品,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結合多晶硅產品質量的提升,國內長晶、切片加工技術水平也日趨提高,硅片的每瓦用硅量和加工成本都大幅下降。多晶硅在整個光伏產業鏈的成本比重也在不斷降低,多晶硅“雙反”帶來的價格提升幅度有限,對國內光伏產業鏈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因此,嚴格執行58號文,即便進口量減少,但市場供需仍將平衡,不會引起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從這幾個月的多晶硅價格看非常清楚。
行業內一些專家提到多晶硅“雙反”導致中下游制造企業被迫海外建廠,完全是一種顛倒因果、混淆視聽的說法。眾所周知,我國商務部采取多晶硅”雙反”是對美國對我國光伏產品兩次“雙反”的反制措施,而我國中下游光伏制造廠商也積極應對美國“雙反”。尋求海外建廠是他們應對被歐美“雙反”的措施之一,這與商務部應對美多晶硅“雙反”的目的是一致的。多晶硅“雙反”導致光伏中下游制造企業被迫海外建廠,完全是無稽之談。
行業內一些人擔心,多晶硅“雙反”會助長多晶硅龍頭企業在國內的壟斷地位。我們知道,活躍的市場更有助于競爭,中國多晶硅企業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經多達15家,但都非常弱小,在國際多晶硅巨頭的壓力下紛紛倒閉,半導體時代以來整個全球多晶硅產業的發展的70多年就是從產業分散到集中的歷史,但那歷史中誕生的國際七巨頭中沒有中國企業,造成中國光伏產業爆發時,原料受制于人而價格奇高,是中國龍頭企業的參與改變了競爭格局,中國多晶硅從此有能力服務于光伏企業,鞏固了中國光伏的原料基礎。多晶硅“雙反”前,國外多晶硅制造商低價傾銷國內市場,國內40多家規模以上的多晶硅企業抵擋不住國外4家多晶硅企業的沖擊,尚能生產的企業屈指可數。而“雙反”后,多家企業復產,協會統計達到了15家,而且保利協鑫、特變電工、大全等公司還啟動了擴產計劃。國內多晶硅企業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更多的企業參與了其中,行業呈現了有序競爭、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
多晶硅“雙反”及后續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受理,不僅有助于國內多晶硅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完全可以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彌補對海外(以美國為主)多晶硅進口的影響。呼吁相關進出口企業嚴格執行國家58號文的時間規定,維護國內多晶硅市場的穩定。
作者: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秘書處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