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對太陽能的熱情再一次地高漲,但絲毫沒有動搖博世集團退出太陽能光伏發電業務的決心。 隨著Solarworld和臺灣中美晶集團分別對其光伏發電業務的收購,博世集團在2014年初停止生產硅錠、硅片、光伏電池及相關組件,正式退出了這個曾經熱火朝天的行業。根據2013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集團對于能源和建筑技術有怎樣的規劃?在中國市場又將如何布局?記者日前專訪了博世董事會成員、能源與建筑技術事業部負責人斯蒂芬·哈通先生。
CBN:博世集團近期有兩個戰略的改變,一是退出太陽能業務,二是在家電領域更進了一步,收購了和西門子的合資公司博西家電中西門子的五成股份,這一進一退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哈通:博世退出太陽能產業,并不代表太陽能是一個不好的產業。只是從戰略的角度來講,我們選擇了退出太陽能光伏業務。而我們收購博西家電西門子50%股份的戰略舉措也是符合博世戰略的。博世有消費品的業務領域,有電動工具,有家電,全資收購博西家電是我們整體業務的一個重要戰略決策。
CBN:有中國專家稱,曾經到德國進行調研,發現在德國幾乎每個有條件的屋頂上面都有太陽能板。博世是否進入這個市場有些偏晚? 哈通:我們退出太陽能市場,跟德國的市場不是很相關。當時全球的產能兩倍于市場的需求 ,也就是嚴重的供過于求。這種情況下很難達到博世集團的制定利潤率。所以,博世當時選擇了退出太陽能光伏業務。
CBN:在能源和建筑技術領域,博世會更多地關注發達國家市場還是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在新興市場國家,產品的利潤率通常是沒有在發達國家高,環保節能意識也沒有那么強,博世會怎么布局? 哈通:發達國家現在已經有非常舒適的生活方式了,因此他們會更注重以高效的性能來延展其舒適度,如用移動設備來操作一些家用設備。
在中國,我們希望提供跟發達國家不同的產品。既注重節約能源,也有價格上的考慮,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受得起類似歐洲產品一樣的價格。當然,中國相當一部分城市還是比較發達的,我們給這些城市提供的方案是類似于給歐洲提供的技術方案,比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中國,目前我們有三家工廠,這三家工廠提供了85%以上的本地化產品的生產,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幾年,本地化的產品將越來越多,進口產品的比例控制在5%~10%。
CBN:在中國推進建筑的節能技術時,博世是否遇到過哪些阻力?在德國,政府有哪些政策在支持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 哈通:中國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變化并且極具潛力的市場,旺盛以及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是中國市場的特點。無論是在德國或者中國,持續走高的能源成本和越來越嚴苛的法規要求是兩個推動全球能源和建筑技術市場不斷發展的驅動力。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負有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把“能源管理”提上了公司日程,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也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CBN:公司提出“能源管理”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核心是什么?能源管理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哈通:能源管理主要針對于有能源管理意識的公司和工廠。他們有自己能源管理的規劃。我們會針對其理念,來給他們一些相關方面的咨詢支持,怎樣提高能源管理的解決方案和給他們提供相應服務。
CBN:這塊業務目前是否有中國客戶? 哈通:能源管理的客戶目前來說主要在歐洲,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也會有這樣的客戶。因為中國將來會有更多的法律法規對于建筑能源消耗等級進行規定和評估。
CBN:博世在中國投資也有很多年了,對中國的投資環境有怎樣的評價? 哈通:中國的投資環境還是非常好的。中國一直都是我們主要關注的市場。我們在這邊的投資還會持續下去。我本人對投資的前景非常樂觀,特別是能源和建筑技術業務。我們和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溝通非常順暢,他們了解本地需求,我們也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CBN:您預計未來博世在亞洲地區的業績增長情況如何? 哈通:亞洲市場將繼續領跑全球各個區域市場,成為博世集團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博世力爭到2020年實現亞太地區銷售額翻番。未來幾年中,博世在亞太地區將始終保持較高的投資水平,并進一步深化本土化戰略。
作者:江旋 來源: 一財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