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陽能為首的新能源產業,在 2014 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政策風暴。與金融風暴造成大批公司虧損倒閉的狀況不同,這波政策風暴改變的是國家與公司的策略和布局。同時,隨著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儲能系統、智慧電網逐漸為人所重視,醞釀多年的電動車產業也正式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安裝于新興市場
太陽能企業變動興衰
隨著產業持續蓬勃,企業的整并與變化也愈來愈多。以下為 2014 年度最受關注的太陽能企業動向:
整并、合作與擴產
● 由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擔任董事長的 SolarCity 買下網絡籌資平臺 Common Assets 以及高效太陽能電池廠 Silevo。同時,Tesla 也與 Panasonic 合作建立鋰電池工廠 Gigafactory,將電動車、儲能與太陽能納入企業版圖。
● 美商 SunEdison 成立子公司 TerraForm Power,并共同收購了美國 First Wind,正式從太陽能產業進軍風電產業。
● 美商 SunPower 的累計電池生產量到達 10 億片大關,并持續電池擴產計劃;在馬來西亞的電池廠產量可望擴產 750MW 到達 1.5GW,同時為進入家用市場買下了 SolarBridge。
● 中美晶于2014年年初用 2 歐元的價格買下德商 Bosch 旗下的組件廠 aleo,繼續推進太陽能產線一條龍的垂直整合。
● 歐洲能源大廠 E.ON 宣布放棄煤、油等傳統能源,全力投入開發再生能源。
● 臺廠茂迪與新能源就硅片事業進行策略合作,目標為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
● 挪威太陽能電池商 REC Solar 被中國藍星集團買下,將與旗下晶硅品牌 Elkem 合并。
● 臺廠昱晶與新能源合作成立新的 JV“同昱能源”,目標為生產臺灣品牌之高效太陽能組件,初期產能為 170MW,2014 年底前預計擴產到320MW。
● 日廠 Tokuyama 德山于 10 月底宣布馬來西亞多晶硅工廠落成并開始量產,預計年產量為 13,800 噸,初期稼動率七成。
重組、破產、中止事業
● 中國無錫尚德于 2013 年申請破產,后由順風光電在今年順利以 5.33 億美元買下,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廠之一。
● 賽維 LDK 海外業務破產,于年底時通過破產重整。
● 上海超日太陽能債務違約,是中國首例上市公司債券違約的事件。
●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GTAT)因與蘋果公司的藍寶石供應合約出現供貨問題而破產,使旗下太陽能相關技術的供應受到影響。但因 GTAT 已逐漸淡出太陽能事業,因此對太陽能產業鏈影響不大。
● 韓國外延片、Ingot 廠 Nexolon 因財務困難而于八月申請破產保護。
● 美國杜邦 DuPon t宣布將于今年底中止硅薄膜產線。韓廠 LG、Samsung 也接連整并企業,并退出太陽能事業。
● 日商夏普 Sharp 宣布退出歐洲太陽能發電事業,全球僅保留日本的太陽能生產據點。
● 臺灣唯一的多晶硅量產廠商福聚太陽能宣布將逐步減產至 0 噸,使臺灣太陽能產業回到過去的“無頭”狀態。
● 德國逆變器廠商 SMA 與中國廠商 Zeversolar 策略合作,但因歐洲市場衰退快速,2014 年底傳出將裁員。
● 中國協鑫集團旗下的保利協鑫(GCL-Poly)宣布售出硅片業務。
作者: 來源:EnergyTrend
責任編輯:wutongyufg
太陽能發電網|www.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