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能源公司Dong Energy可再生能源技術部總監J rn Scharling Holm對記者介紹說,在2009年,哥本哈根市通過了《哥本哈根2025年氣候規劃》,提出分兩步建成碳中和城市:首先,到2015年使該市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20%,這一目標目前已提前實現;其次,是到2025年實現零排放。
公私合營模式打造“零碳”世界 長期以來,公私部門和社會各界之間的有效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丹麥綠色發展戰略的基礎。在發展綠色大型項目時,在商業中融合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解決方案,有效地促進了領先企業、投資人和公共組織在綠色經濟增長中取長補短,更高效地實現公益目標。
在這一領域,最為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森訥堡的“零碳項目”,而該項目最重要的一方便是森訥堡的本地企業丹佛斯(Danfoss)。
2007年,由丹佛斯公司倡導發起,森訥堡市政府、北歐聯合銀行基金、丹麥能源機構、以及包括丹佛斯在內的數家當地企業共同創建了森訥堡“零碳項目”,目標是在2029年之前,通過提高能效并改變能源結構,將森訥堡地區建設成零碳社區。
“在丹麥,我們十分注重公私合營的戰略,因為一方面可以利用企業的技術優勢建設 零碳 城市,另一方面又能幫助本地企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工作以及能夠向外展現企業究竟能夠做什么。”森訥堡市市長艾斯·尼葛德(Aase Nyegaard)在接受專訪時曾表示。
而屬于森訥堡的全丹麥最大企業丹佛斯也在這種模式之下,尋找到了新的商業機會——重塑區域能源(District Energy)。
“在森訥堡甚至整個丹麥都大量采取了區域能源戰略,并取得了成功,然而這種成功是可以復制的。而丹佛斯不再僅僅單純提供節能產品,將擴大至提供能源解決方案,并全面布局新興國家市場。”丹佛斯區域能源部總裁拉斯·特威(Lars Tveen)在2014全球綠色增長論壇(3GF)期間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據特威介紹,由丹佛斯創立的針對整座城市的區域能源解決方案,在中國的鞍山市得到了很好地實現。
特威稱,鞍山項目的目的是建立一條利用鋼廠余熱和其他熱源的傳輸管線,替代絕大部分供暖和生活熱水燃煤或電熱鍋爐。項目第一階段(2014-2015年)的目標是建成管道系統、首個緊鄰鞍鋼的供熱主站。在這一階段,項目可利用余熱產能達200MW,節煤量達到173,000噸/年,CO2減排量289,000噸/年。而項目持續建設,當可利用余熱產能達2000MW時,每年可節煤120萬噸,CO2減排量可達200萬噸/年。
“更重要的是,利用工業余熱供熱的模式在中國很多城市可以推廣,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過利用城市擁有的煉鋼企業或類似余熱,將對中國的生態城鎮化建設進程做出巨大的貢獻。”特威談道。
作者:慕麗潔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