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告一段落,其最主要的成果《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火熱出爐。路線圖描繪了中國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未來發展的路徑和趨勢。
中丹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告一段落,其最主要的成果《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火熱出爐。路線圖描繪了中國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未來發展的路徑和趨勢。記者第一時間披露路線圖主要內容,順便聽聽國家能源局史立山副司長如何解讀。
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
中國太陽能發展路線圖:
主要觀點:
太陽能光伏發電電池技術研發將保持活躍,提高轉換效率及降低制造成本仍是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光伏發電成本仍會保持下降趨勢,2025年將全面實現光伏平價上網。
分布式光伏在政策導向下將由16%的市場份額逐漸擴大,近中期內將和集中開發持平,中遠期看,分布式光伏受建筑資源飽和的限制而趨于市場穩定,而集中式光伏電站將由于足夠的荒漠戈壁資源、電網建設和消納能力的加強而更具強勁開發潛力。
太陽能熱發電,中期內作為中間負荷與峰值負荷有望實現與常規能源的價格競爭,并可能通過太陽能碟式熱發電及太陽能冷熱電聯供技術的突破,來推進分布式應用。
太陽能熱利用中技術成熟、廣泛應用的方式集中在中低溫領域。近中期內,太陽能熱水三聯供(供熱水、供暖和供冷)系統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可以實現商業化開拓。從中遠期看,太陽能中溫熱利用在工農業領域有望發揮巨大節能減排作用。
中國生物質能發展路線圖:
中國生物質能的資源主要來源是社會生產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剩余物和廢棄物。
中國未來生物質能產業發展仍將堅持“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基本原則。
到2030年,中國各類生物質能技術提供能源產品的成本均可等于或低于同時期、同類化石能源產品的總成本。
2030年前,生物質能產業主要以發展生物質發電、供熱和生物燃氣為主。
2030年后,生物液體燃料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原料增量將基本用于生物液體燃料的生產需求。
綜合資源、技術和市場容量等因素分析,到2050年,生物質能利用可替代化石能源總量將超過3億噸標準煤。
到2050年,生物質能資源可獲得總量約為6億噸標準煤,其中能源作物和植物的可獲得量約為1.5億噸標準煤。
作者: 來源:新浪專欄:能見派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