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推動一場能源革命,通過對目前不可持續的能源系統進行轉型,使之適應中國未來的發展戰略。這場革命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種可持續的能源系統,而其中最受關注的問題是可再生能源如何成為能源系統主力。 12月16日,中丹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宣布告一段落,其最主要成果《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由
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推動一場能源革命,通過對目前不可持續的能源系統進行轉型,使之適應中國未來的發展戰略。這場革命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種可持續的能源系統,而其中最受關注的問題是可再生能源如何成為能源系統主力。
12月16日,中丹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宣布告一段落,其最主要成果《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同步發布。路線圖描繪了中國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未來發展的路徑和趨勢。
“我國遠景可再生能源能發展到何種程度?我們的結論是,
到2050年,我國終端能源消費量為32億噸標準煤,電力占整個終端能源消費60%以上,直接消費的化石能源為9億噸標準煤。電力供應中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達到91%,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86%。”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表示。
86%之爭 根據情景設計,未來我國電力將主宰能源系統,風電、太陽能發電將主宰電力系統。
據了解,路線圖設計了基本與積極兩種發展情景。
在基本情景下,到2020、2030、2050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2億千瓦、4億千瓦和10億千瓦,風電發電量將分別達到0.4萬億千瓦時、0.8萬億千瓦時和2萬億千瓦時;太陽能應用將替代化石能源分別超過1.5億、3.1億和8.6億噸標準煤,其中提供電力分別為1500億、5100億和21000億千瓦時。生物質能利用總量分別達到1.1億噸、2.4億噸和3.4億噸標準煤。 “我國的資源潛力足以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高虎表示,“以風電為例,我們對七大基地各個時間節點發展做了研究,具體結論是七個基地經濟可開發量可以達到10億千瓦以上。”
那么,可再生能源大規模上馬的情景究竟是否可行?
王仲穎的結論是“沒有問題”,他提出,到2050年,我國能源的供應將依托能源互聯網。“在我們的情景設計里,屆時中國汽車保有量應該是5億輛左右,其中4億輛是電動車,這對未來電力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支撐,其最明顯的作用是削平峰谷差,可以支撐電力系統穩定、可靠,甚至更高效的運行。”他說,“當然,電動汽車只是未來眾多支撐電力系統的技術之一,還會有各種儲能技術,智能信息傳遞和控制技術等。”
作者:肖薔 來源:能源網-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