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并不是一個很新的概念,至少從2012年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并傳入中國后,已經在國內演繹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盡管傳入我國的時間已經超過兩年,但目前來看,各方對于能源互聯網的認識并不相同,在如何發展能源互聯網上也沒有形成共識
為什么能源互聯網會暫時停留在現時狀況?
我認為主要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
1、最近20年互聯網領域集中發展的是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剛剛啟動不久,而作為規模巨大且構成龐雜的能源產業來說,如何做好“能源+互聯網”的融合,將是一個異乎復雜的大課題;
2、能源是關乎國家安全和民眾生活的核心要素;在變革的年代,產業的改革和革命都會是必然的趨勢,但能源在改革和革命的進程中如何前行?能源互聯網在哪一個時點該啟動、加速和普及?是否該有牽頭的組織或機構拿出一個具體的推進方案供參與方、民眾討論、改進和漸進落實?這是另一個課題。
3、能源互聯網必然是“能源+互聯網”的深度而全面的融合;面接觸必須先從線和點著手啟動,那我們的“點入口”在哪里呢?互聯網技術發展到公元2014年末的今天,線上的平臺和生態系統已基本成熟,能源互聯網的“痛點”應該是線下的互聯互通、以及如何實現線下線上的實時智能聯動。
二、我們如何突破能源互聯網的現狀: 與智能電網一樣,能源互聯網也是一個從美國引入的能源領域新概念,但很顯然,它的內涵和涉及的產業比智能電網更寬廣;這種復雜性、多樣性和前沿性也是導致能源互聯網遲遲難以取得共識、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主要原因。
我們如何突破能源互聯網的現狀?這確實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課題,筆者作為新興能源領域的一名從業者,就能源互聯網目前階段的主要“痛點”嘗試性談談自己的見解:
能源互聯網的“入口”應該是分布式能源的推廣和普及,概略言之,可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大力推廣智能化分布式能源,不斷提高分布式能源在整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目前我國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天然氣等均以國家法律法規的形式在宣導推廣,但實際裝機量與規劃值差距較大,我們要探討深層次原因,在較短的時間段內出臺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的政策激勵措施,讓實際裝機量實質性超過規劃值;
第二步:分步分片實現區域性能源互聯網;對智能化分布式能源推廣好的社區、園區、城鎮,漸進試點區域能源互聯網,國家層面正在制定《低碳社區試點建設指南》,我認為低碳社區的概念可以延拓到“低碳園區”、“低碳城鎮”,這樣區域性的能源互聯網就可涵蓋億萬民眾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
第三步:區域性能源互聯網達到一定的普及率,相互之間互聯互通就自然形成了一張龐大的國家甚至全球性的能源互聯網;筆者粗略估計:從概念的提出到能發揮國家級的能源互聯互通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
基于以上步序,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分布式能源將成為撕開能源互聯網層層大幕的那個契機;互聯網平臺將成為其中最有力的推手;當然,以分布式能源撬動的能源互聯網,最終其內涵和概念肯定會遠遠大于分布式能源之間的融合發展,大于新興能源之間的互聯互通,發展到成熟階段應該是所有能源形態都可以在一個平臺之間實現融合,比如煤炭、石油與電力、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等,但這肯定是數年以后的事。
如果把利用分布式能源之間的融合發展,比喻為撬動能源互聯網那個0到1的工作的話,那之后其他能源形態,或者說所有能源之間的融合發展,就是1到2、到3甚至到10、到100的工作了;但整個過程中一定要首先抓住和做好分布式能源融合發展這個0到1的工作。我認為,從目前來看,這是實施能源互聯網最合理、最具現實可操作性、也最具有向廣大民眾快速推廣的契機和入口。
關于“如何集聚各方智慧 邁出能源互聯網建設的第一步”以滿足“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對智慧能源的真實需求”這個話題,在下篇我將盡量以簡略的語言向各位闡釋、、、
作者: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