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5,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碳市場的運行將進入第三個年頭,而湖北和重慶兩個試點也將首年履約,全國市場國務院令有望出臺,而配套細則的建設也將繼續推進。 據記者了解,在即將到來的2015年,多個試點都在計劃擴大納入范圍,增加納入企業類別。同
在配額分配方面,管理辦法已明確初期將以免費分配為主,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并逐步提高有償分配的比例。免費分配的方法主要包括歷史法和基準法,根據國際經驗和行業的數據基礎,電力和航空業更適合基準法,其他行業則往往選用歷史法。
此外,隨著全國統一碳市規則逐漸清晰,試點與全國統一碳市的銜接工作以及非試點地區的能力建設工作也將被提上日程。
為確保試點與全國統一碳市的無縫銜接,前述發改委官員指出,“全國碳市的相關規則將選取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最大公約數。”
如何將本地的1噸碳排放轉化為全國統一碳市的1噸碳排放,將成為地方碳市建設及區域擴展能力的重要評價標準。在此方面,中創碳投總經理唐人虎對記者表示,“非試點地區存在彎道超車的可能。”
CCER正式入市 2015年,CCER將正式進入試點市場。“錯過”2014年履約季,為CCER迎來了更充分的準備時間,各環節審批速度將加快,各環節單次審批量將增大,且逐漸趨于常態化。
6月,中國碳市將迎來第二個履約季,也是7個試點全覆蓋的首個履約季,更是CCER不可錯失的入市時機。為此,一再推遲的國家注冊登記系統,以及個別試點醞釀中的碳抵消準入調整政策,須在2015年上半年塵埃落定,以保證CCER順利入市。
若將國家發改委的簽發節奏,設定在2015年6月前簽發現有90個備案項目,并綜合考慮這90個備案項目減排量對應7個試點的準入量,CCER最大有效需求為4600萬噸。
90個備案項目,在2015年履約期前,預計產出減排量不足3000萬噸。與估算的4600萬噸最大有效需求相比,理論上供不應求。但考慮碳市運行初期,實際需求可能遠小于最大理論值。
鑒于碳市配額松緊度及企業實際剛需很難量化,且CCER首次入市,CCER的簽發節奏,準入政策區域性差異導致的CCER流向的不確定性,以及控排企業對CCER使用價值和價格的認知和判斷都將影響CCER的實際供需。
CCER價格原則上不高于配額的價格,并受配額價格影響。隨著2015年6月履約季的到來,試點配額價格會走高,供需集中釋放,CCER價格也會隨之上升。
根據首年履約經驗,履約期過后,價格會出現回落,CCER價格也將下滑。企業履約后無短期CCER購買需求,從長期低成本履約或減排的角度考慮,履約后價格下滑恰是買入的好時機。
但這一決策是需要明確的政策信號或清晰的準入政策作為指引的,若政策不明朗,2015年下半年,CCER價格將會持續下跌,或有價無市。因此,全國碳市碳抵消細則,或試點與全國碳市的相關銜接政策,能否及時發布,對于CCER下半年的價格走勢至關重要。
作者:張晴 李雪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