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建議取消分省市批“路條”,給予風電、太陽能產業優惠利率貸款 核心觀點: 1、應進一步釋放新能源發展動力,樹雄心,立壯志,建設世界最大的風光互補綠色能源基地,保持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n
建議二:絕不能削弱制造業的地位 我國在制造業總量上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許多工業門類的產能、產量都遠高于其他國家,例如鋼鐵、建材、紡織、家用電器、一般機械制造業等傳統制造業領域產量居于世界第一。制造業產品代替了農副產品,成為中國的主要創匯來源。制造業也是吸收就業的重要領域。但自主創新能力(專利數和技術含量)、知名品牌、跨國企業實力、能耗水平、勞動生產力等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
制造業不少行業目前產能過大,能耗較高,有的還帶來環境污染,急需進行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低于發達國家,應該發揮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多、能耗低、污染少的特點,鼓勵服務業的發展。但這不表明要降低我國制造業的重要性,相反制造業是強國之本,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今天的制造業大國來之不易,是近代史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夙愿。
有一種說法,說康乾盛世時中國GDP世界第一,但這沒有使中國成為世界強國,反倒屢遭明治維新后日本的侵略。洋務運動喊出“師夷之長以制夷”,要向洋人學的是科學技術和制造業,尤其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光有發達的農業和服務業還不能算強國。今天中國擁有了門類齊全的工業,是幾代人持續努力的結果,世界上也僅有少數大國擁有這樣的實力。
“十三五”要調整制造業結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保持制造業在世界上的競爭能力才能使中國真正成為世界強國。我們在強調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服務業比重的同時,絕不能削弱制造業的地位。相反要繼續加強制造業,在弱項、缺項上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重點要放在半導體芯片產業、數碼技術、先進制造、納米科技、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領域,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檔次,繼續保持在鋼鐵、紡織、家用電器、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的優勢。
鞏固在軌道交通、船舶、電力設備、新能源、通信設備領域已經取得的競爭能力。培育很有希望的核電裝備制造業、數控機床、網絡技術產業。最近美國的制造業翹楚——GE公司總結發展經驗,從原CEO韋尓奇時代收益頗豐的金融服務業向傳統的優勢制造業回歸,美國在搞實業回歸,實業是什么?就是制造業,值得我們關注。金融服務業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實業為基礎是畸形的,尤其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是行不通的。
建議三:保護和激發人民群眾中蘊藏的巨大創造能力 “高手在民間”,近年中國產生的新業態,崛起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新企業,例如,華為、騰訊、小米、阿里巴巴、聯想等都是由草根民營企業發展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著名企業,幾乎都岀乎政府的規劃預料。
李克強總理提出“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我非常贊同。政府應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滿腔熱情扶持新生事物的成長。政府機構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事項,減少對企業發展的干預和束縛。在財稅、金融政策上要有扶持草根創新企業發展的減負讓利政策。
專家、權威也要少當“九斤老太”,不要輕易否定新生弱小的創新,而要改革我們的評估辦法,讓各種新技術、新創意競相迸發。最近我到臺灣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參觀了一些臺灣的創新型企業,包括液晶顯示屏、精密機械和零件、芯片制造,都是在這20多年間由草根企業成長為處于世界同行業前列。
我在想同樣這些行業,我們起步并不晚,為什么我們沒能做到?也許原因之一是我們政府和專家干預過多,沒有形成全民創新、萬眾創業的社會氛圍。希望在“十三五”期間有更多創新型企業成長起來。
建議四:改革對新能源的定價和補貼政策 應進一步釋放新能源發展動力,樹雄心,立壯志,建設世界最大的風光互補綠色能源基地,保持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
中國的風電、太陽能產業已居世界前列,但現行的由政府制定固定的風電、太陽能標桿電價,其中高出當地燃煤標桿電價部分,由財政征收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全額補貼的辦法,缺乏競爭機制,制約了風電、太陽能的發展規模,也使補貼資金難以為繼。
因此目前采用的由能源局分省份批風電、太陽能規模的計劃經濟辦法,導致計劃規模和地方發展新能源積極性嚴重脫節,出現了倒賣“路條”的現象,也削弱了企業不斷降低成本的積極性。
應該改革新能源的定價機制和補貼辦法,取消政府分省份批建設規模和“路條”,由市場來配置資源。可以考慮標桿電價和特許權招標結合的方式。風電雖然有了相當規模,但也僅占發電量的2%,太陽能發電僅占發電量的千分之六,但卻有10%左右的棄風,應盡快完善全國聯網,在更大范圍內消納可再生能源。
我國西北地區風能、太陽能豐富,又有大片荒漠土地,現有風電、太陽能發電已有1000萬千瓦規模,完全有條件建成3000萬千瓦以上的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基地,送往東部負荷中心。在“十三五”規劃中尚缺乏像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這樣全局性的大項目,可以把30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包括送出工程)作為一個大項目列入“十三五”規劃。
在國際上也可樹立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履行減排承諾的良好形象。新能源沒有燃料成本,電價高于傳統能源發電主要是因為財務成本高,為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可以考慮采用貸款定向降準,給予風電、太陽能產業優惠利率貸款;或者在電力行業試行碳排放交易,適度遏制煤發電,支持綠色能源發展,逐漸弱化單純依靠電價補貼的鼓勵辦法。
作者: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