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薄膜電池和水電站的李河君,憑借著自己所控制的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及神秘莫測的其他資產,居然穩穩地坐在了某財富榜單的頭把交椅上。人們不禁要問,這是否就是新能源的風暴眼?
盡管李河君的薄膜王國飽受質疑,但其所在的新能源行業已有大量資金砸入。2015年的新能源,無論是鋰電池及材料,還是風電、光伏及核電,都可能迎來新一輪爆發。
今年2月中旬,剛剛公布的特斯拉財報數據或讓人有些失望。其第四季度的總營收為9.5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6%,但凈虧損從原來的1630萬美元增加至1.08億美元,同比擴大了562%。
“這倒不能說明整個行業不好。”招商證券分析師汪劉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新能源汽車在2015年的發展勢頭將會非常迅猛。數據顯示,2014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8.39萬輛,同比增長近4倍;增幅最大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1.67萬輛,同比增長近22倍。“這么強勁的格局下,新能源汽車的材料將最先受益。”他說,鋰電池及鋰電池材料將會有不錯的需求。以鋰電池為例,特斯拉汽車中該電池的成本占比近30%,而比亞迪E6中電池的成本占比則為38%。
鋰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電解液、電池管理系統以及隔膜等構成。2015年,這些領域也會因新能源汽車的興起而出現向好趨勢。值得留意的是,正極材料中的鈷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和錳酸鋰等是核心方向,而目前這些材料都還沒有達到一家獨大的局面,都算是技術主流,因此在1到2年內,估計還很難分出高下。
除了新能源汽車之外,風電行業的發展勢頭也值得期待。全球風能理事會發布的《2014全球風電裝機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51.477G瓦,實現44%的年增長,也創下歷史新高;2014年,亞洲新增裝機容量為26.161G瓦,成為全球裝機最多的區域,中國達到23.4G瓦,同比大增45%,印度為2.32G瓦,位居第二。
申銀萬國分析師韓啟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3年全球風力發電市場構成中,維斯塔斯占比為13%、金風科技為11%,接下來為安耐康(9.8%)、西門子(7.4%)、GE(6.6%)、歌美颯(5.5%)等,而2014年估計座次的變化不一定很大。目前,風電制造商也有自己的風電場運營管理、風機運維等產業鏈,但風電企業的營收和利潤來源未來將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