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清潔能源來說,2014年全球投資在兩年下跌后終于反彈,上升16%至3100億美元。歡迎來到2015!
4. 巴黎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更多光明而非隕石撞地球 巴黎的氣候變化大會是自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以來對氣候日歷的最大調整。繼續先前的恐龍主題,氣候行業熱切希望這次大會像一顆巨大的隕石劃過天空,造成姍姍來遲的滅絕事件。
現實是很不一樣的。眾所周知,我從來不認同這個世界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最需要的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約束性協議——為每個國家分配碳排放額度。我堅定的支持自下而上的行動——看好發生在民間的活動而非多邊談判——我很欣喜的看到身邊的各個層面的現象:國家層面堅實有效的行動,由城市、市長、公司、個人以及行業牽頭,雙邊與多邊以及令人信服的一套科技解決方案的出現。
在雙邊協議方面,去年11月的美中的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成為氣候行業多年來最重要的進展。此時,世貿組織(WTO)贊助的多邊談判正在進行,此談判旨在達成覆蓋環境產品的貿易協議,可能在年末前公布。但是,我們也看到印度在與美國的談判中繼續拒絕作出任何重大承諾,該國在巴黎大會可能還是會堅持此立場,這對任何有效的結果都是不利的。
我相信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結果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進程不會阻撓上述這些方面的進展,尤其是對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的投資,UNFCCC也許可以提供某種總體的激勵。這個愿望聽上去野心勃勃,但是哥本哈根會議的崩潰以及重建氣候談判的慘敗都重重打擊了清潔能源事業。
巴黎大會的構架使得我們對這種有限目標的樂觀成為可能。碳預算方面自上而下約束型協議構架的聲音幾乎絕跡。最有可能的是圍繞過去所謂的“承諾與評議”構架達成一項新協議。換而言之,各國都會聲明自己的計劃,會形成很多承諾以在后續談判中推進更多地夢想。活動家們會譴責這種狀態為謹小慎微,但是實際上這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幸運的話,京都議定書的方法可能被普遍認定會終結,該方法給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加上桎梏卻允許發展中國家自由排放。但是這種希望可能過于遙遠。
5. 電動車輛,不踩油門,踩剎車 2014年夏天全球油價高于每桶100美元的時候,我們預期2015年全球電動車輛(EV)銷售在400,000輛左右,較上一年的290,000輛上升。鑒于油價在每桶50美元附近徘徊,電動車市場銷售不可避免的會低于這些數字。
但是低廉油價的最大影響在于混合動力車的銷售,而非純電動車(EV)。電動車的一些買家,例如那些選擇高端特斯拉S或者寶馬i8的客戶,作出的購買決定是基于個人生活原則或信仰而非經濟學的考慮。即使那些購買中端電動車(比如聆風和大眾e-Golf)的客戶也很難能夠計算出持有成本——計算非常困難,因為沒人知道這些車的轉售價值。所以,即使油價下跌使得電動車的吸引力在理論上下降,他們的定價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后者完全取決于扣除補貼后的仍高企的電池成本。
我們看到電動車正在被快速采用,這主要源于對司機的特殊益處,比如共享單一乘客車道的權利、免費使用輪渡、免收擁堵費以及充電設施的可用性。這些優惠措施越來越多,并不受油價的影響。
借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的話來說:中國電動車市場一直都“具有挑戰性”,但是這個國家仍然繼續支持電動車作為解決其惡劣的城市污染問題的途徑。這種姿態隨著燃燒油品污染對健康危害的深入人心會被世界各地的市長采用。去年11月歐洲法庭的一個標志性判決打開了歐盟公民就空氣質量控制和解決方面的問題控訴他們的政府的途徑——歐洲城市在繼續增加對電動車的支持以外,很少再有有意義的行動了。
最后,雖然有些美國人再次青睞大型車,大多數賣家都會質疑油價在50美元以下能停留多久。
由此,我預測2015年全球電動車市場繼續增長,但是增速比2014年的40%放緩,最終銷售數字總計上升15%左右,達到330,000輛。
作者: 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