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安徽省肥東縣長臨鎮羅洪村居民張立功來說,2013年7月9日這一天他可能此生不會再忘記。當天,他們五戶貧困戶屋頂的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運行。 一年后,2014年7月,孟凡生體會到同樣的驚喜。“不要花一分錢,用電不花錢,還能賣錢,當然好。”孟凡生是合肥市長豐縣楊廟鎮十井社區人,在他看來,屋頂上的分布
融資突破
合肥市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市符合標準的“三無”貧困戶共有4721戶、10799人。按照“先改房、后建站”的程序,對住房符合建站條件的特困農戶,免費為其建設一個3千瓦的家庭分布式光伏電站,產權和收益歸特困農戶所有。建設資金按2:1的比例,從市、縣兩級扶貧專項資金中安排。到2020年,全市4721戶“三無”特困農戶每戶建成一個光伏電站。
“首先,我們篩選的‘三無’貧困戶數不多,分年度完成,每年財政壓力不大,所以堅持了財政全額買單的方式。”合肥市城鄉統籌協調處處長吳瑞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因為不是國家扶貧重點縣,與安徽省其他市縣相比,合肥市總體上貧困程度和貧困數量較小,加之財力較強,合肥財政全額為貧困戶安裝模式壓力不大。并且,合肥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光伏應用和產業發展。為推廣光伏應用,合肥市已經設立光伏推廣應用和光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光伏發電運營、光伏生產企業。但是,由于合肥目前所轄四縣均不是國家級貧困縣,因而沒有將光伏扶貧單列,目前用于貧困戶的安裝資金來源于光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為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光伏產業發展中,合肥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服務和產品,探索設立市級光伏發電投資公共擔保資金,為光伏發電項目提供貸款擔保,其中對個人安裝分布式光伏項目,以個人收入等為信用條件,審核通過后提供貸款擔保。”肖波說,合肥利用“濱湖春曉”中小企業集合資金貸款信托計劃、“大湖名城”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基金,加大對光伏應用項目的融資支持。此外,合肥正在試點,通過引導保險機構加強與電站投資商合作,降低光伏電站營運風險。
據劉澤祥介紹,金寨縣正在創建清潔能源示范縣、建設生態示范縣,結合扶貧開發,他們提出大規模實施光伏扶貧項目,擴大群眾受益面,但資金正成為擴大覆蓋面的一大現實難題。
2014年已經并網發電2008戶家庭電站,企業贊助功不可沒。對于信義玻璃贊助,安徽省能源局一位處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這種模式,扶貧辦和能源局也是歡迎的,因為光伏扶貧的資金量很大,扶貧辦自己沒有那么多錢,地方政府給這些企業在路條政策上一些傾斜,是可以的。”
但是,大范圍推廣,光靠捐贈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按照《安徽關于組織開展扶貧工程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安徽提出建立以縣級區域為實施單元的一體化光伏扶貧項目平臺,確定實施主體,統籌項目建設、資金、運維和扶貧各項工作,建立統一的光伏扶貧項目信息系統。金寨縣目前正向此方向探索。
農歷春節前夕,記者到金寨縣采訪,由于2015年光伏扶貧規模更大,縣扶貧辦人員告訴記者,縣委書記為了光伏扶貧項目,親自出去“找錢了”。
據了解,金寨縣目前正多方聯系,籌建“光伏扶貧基金”,為貧困戶貸款提供擔保和貼息。金寨縣一直力主,讓貧困戶有一部分資金投資在電站上,這樣做的理由:一是緩解資金難題,金寨縣的財力畢竟沒有合肥強,并且金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程度深。二是在投入資金后,用戶后期在對項目的使用和維護上會更加小心,也防止農戶將電站轉手出售的現象發生。
金寨縣讓貧困戶出資一部分的思路和做法,安徽省扶貧辦和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均認可,認為這樣比較符合扶貧實際現狀。記者從安徽省能源局了解到,下一步國開行安徽分行也可能會參與到這一扶貧項目中,為光伏扶貧項目提供貸款,但具體是以縣為主還是以省為主,貸款的總量是多少目前都還沒有確定。
更深一層的試點
“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特別是沒有好的發展路徑,一直是困擾農村發展的一大難題。”何杰說,光伏扶貧需要立足實際,如何通過光伏發電,讓村集體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盤活集體經濟,破解發展難題是當下需要關注的。
這也是安徽省扶貧辦致力于推動的工作。因為,每個村的村委會、衛生室、敬老院、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等公共屋頂資源目前都處于閑置狀態,適宜建設“權屬村集體所有、收益歸村集體使用”的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不再特別強調一家一戶安裝。這樣規劃的原因,一是解決部分貧困戶屋頂不適宜安裝問題,二是光伏電站規劃使用壽命25年,期間,部分貧困戶可能會面臨搬家或死亡,此外,還要考慮農村環境整治、新村建設的搬遷因素,三是增加村集體實力,有助于整村集體脫貧。
此外,目前安徽兩地家庭電站建設完成后,售后運維管理是誰建設誰負責,安徽省扶貧辦提醒地方,企業可能不會負責到底,電站安全問題,如果遇到雷擊或者其他原因,損毀后誰賠償,一旦大批量建設,這些問題都需要地方考慮在內。
安徽省能源局一位處長告訴記者,每一個光伏項目可以多增加1000元的成本,為電站買保險。“根據目前的測算,1000元是絕對足夠一個3千瓦項目購買保險的。關鍵是錢從哪里來?”
在金寨縣扶貧辦的一份光伏扶貧經驗總結里,10大關鍵流程涉及金寨縣供電公司的,多達5個。這意味著,電力公司是否“給力”,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光伏扶貧能否推進。
至于大規模光伏項目集中并網后,是否會對薄弱的山區農網造成沖擊,金寨縣電力公司總經理劉志祥說,從理論上說,當光伏項目的接入體量很大時,肯定會對電網的承載力提出考驗,尤其接入的是本來就很薄弱的農村電網,目前,安徽省公司正在組織專家進行試驗,“多大體量會產生沖擊,電網能否承受,我們在密切關注。”
因為進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推行的首批光伏扶貧試點省份,2015年安徽正式開始的5個試點縣分別是金寨縣、岳西縣、利辛縣、阜南縣、泗縣。由于合肥、金寨縣探索在前,因而在建設模式、扶貧資金安排上及與電力公司協調上,安徽有了深層次探索的“資本”。
相較于家庭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在安徽省能源局制定的《安徽省2015年光伏扶貧工程試點實施方案》中,記者發現,光伏扶貧模式有三種:一是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模式,即在每戶屋頂上安裝一個3千瓦分布式光伏電站,在資金方面,每個試點縣省補助1000萬元,貧困戶自籌1/3,貧困戶籌資有困難的,可申請小額扶貧貼息貸款,其余資金由試點縣負責籌措,也可以由建設企業投資,但投產6年內發電收入1/3歸建設企業。戶用電站產權歸貧困戶。電站建成后,前8年運行維護由建設企業負責,8年后運行維護從發電收入中拿出0.02元/度建立運維基金。這一模式下,上述5縣2015年規劃戶數分別為10000戶、1334戶、1334戶、6000戶和1000戶。
二是村級分布式光伏電站模式。即在行政村利用村集體荒地或者公共建筑屋頂建設小型分布式光伏電站,產權歸村集體,收益主要用于村公益事業。資金方面由縣籌資或者企業資助1/3。
三是扶貧光伏電站模式。此模式由企業投資建設,地方政府土地入股,產權歸投資企業,發電收入5%用于扶貧屋頂不能建設戶用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貧困戶。電站建成20年內,每個貧困戶每年收入25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由政府提供,發電收入由電網公司按月直接打卡到貧困戶。5縣中,阜南縣要求該模式扶貧1000戶,其余四縣各扶貧2000戶。
“上網一天都不能耽誤,結算一毛都不能少給。”劉志祥說,2014年金寨縣第二批項目啟動后,他們先后出動200多人次,在50天內完成了全部1000座電站的裝表接電和并網調試工作。電站驗收合格后,公司需要及時與貧困戶簽訂并網發電合同,并采集發用電信息,每季度根據發用電度數,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補貼標準,整理好收益清單,再交由銀行將收益直接打到貧困戶的賬戶上。
作者:王永群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中國經濟時報社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