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門前,一面中國國旗和一面帶有公司英文標志的旗幟在北方初春勁風中獵獵作響。 這里是漢能控股集團(簡稱“漢能集團”)全球業務的總部,它位于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有三幢辦公樓,大片的草坪和綠蔭襯托下,是這片區域內最為顯眼的現代建筑。此前,它們是北京奧
大樓門前,一面中國國旗和一面帶有公司英文標志的旗幟在北方初春勁風中獵獵作響。
這里是漢能控股集團(簡稱“漢能集團”)全球業務的總部,它位于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有三幢辦公樓,大片的草坪和綠蔭襯托下,是這片區域內最為顯眼的現代建筑。此前,它們是北京奧運會的配套建筑,2011年,經過一番改建后,漢能集團成為它們的新主人,它也是唯一一家落戶這塊“風水寶地”的公司。
過去三四年時間里,漢能集團打造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太陽能上市公司,它的名字一夜之間廣為人知。
今年3月,漢能集團旗下在港交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簡稱“漢能薄膜”)總市值突破3000億港元,一舉超越了中國國內所有太陽能企業市值的總和。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晉升為中國的新首富。
幾乎沒有給外界過多的預熱,李河君以及他所掌控的漢能集團便成為近年來商業世界里橫空殺出的一匹“黑馬”。而關于李河君本人,外界估算其超過2000億人民幣的身價無疑加劇了這位新能源“大亨”的神秘色彩。這個故事出現的背景有些突兀,曾經因光伏產業登上首富寶座的無錫尚德創始人施正榮與江西賽維LDK創始人彭小峰,公司都已破產,本人身價大跌。
幾乎每次面對媒體,李河君都會將漢能集團比喻成一支“超級陸戰隊”,而作為這支陸戰隊中的關鍵火力點,李河君給漢能薄膜設計的目標是:到2020年,漢能薄膜將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元、市值2萬億元、盈利1000億元。
這無疑是個足以引起業界震動的宏偉藍圖。
若一切如其所愿,依據漢能薄膜現有股權結構,持有漢能薄膜超過80%股權的李河君,其身價也將超過萬億人民幣。
然而,頗具戲劇性的是,過去數年,李河君在不同場合宣講其宏大的產業構想時,來自光伏業界與市場機構對其發出的質疑也從未消退。但面對一波接著一波的質疑,以及做空“攻擊”,漢能集團始終未曾倒下。
“讀不懂漢能的人,都(會)賠得很慘。”在最近一次與做空機構的博弈中,李河君向對手發出了如此警告。
如過去數年一樣,李河君以及他的漢能集團依然笑到了最后,留給對手的,則是可能面臨數億美金的虧損。
但籠罩著漢能集團的謎團仍未解開,這家公司還在光環與爭議的雙重籠罩下神秘潛行。
“風”“水”輪流轉 關于李河君的發家史早已頻繁見諸報端,但在2009年之前,漢能集團都在聚光燈之外,“隱形富豪”似乎更符合對當時李河君的描述。
2009年,金融危機余威尚存,香港上市公司紅發集團遭受重創,薄膜光伏組件制造商阿波羅集團借機對其發起反向收購并借殼上市,公司名稱也變更為“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鉑陽太陽能”),是為漢能薄膜前身。
彼時的漢能集團尚未踏足太陽能業務,早已通過水電生意完成巨額資本積累的李河君也正在風電行業深陷泥潭。時至今日,李河君的資產版圖中,位于云南省麗江市金沙江干流上的金安橋水電站,以及其它三個水電站仍是為其帶來豐厚現金流的關鍵源頭。
尤其是金安橋水電站,這個比葛洲壩規模還要龐大的水電站無疑是將李河君從老家廣東河源推向富豪榜的關鍵跳板,多年后,李河君在談及這頭“利潤奶牛”時依舊難掩得意,“金安橋每天帶來的利潤就有上千萬。”
作者:尹一杰 周夫榮 劉一鳴 來源:《中國企業家》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