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伏一樣,光熱發電也是太陽能高效利用的一條重要路徑。但現實是,光熱發電在我國一直不溫不火。
上網電價政策缺失 “和光伏不同,制定2015年光熱發電裝機目標時,還看不準光熱的發展前景,產業鏈上也有斷點。”時璟麗告訴記者:“直到現在,光熱產業也沒有得到足夠支撐,整個產業還處在示范工程的起步階段,已建成項目基本以中小型示范項目為主。現在光熱發電領域較為突出的一大困惑就是產業在等政策,政策在等產業”。
同其他新能源發電模式一樣,光熱行業要“熱”也需要國家政策支持。然而,同光伏上網電價補貼不同的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統一的光熱發電示范上網電價,而是實行“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核定。
雖然中控德令哈光熱發電站一期工程已于去年獲得1.20元/千瓦時的正式上網電價,但對于整個光熱產業上網標桿電價的指導意義有限。“中控項目裝機規模較小且尚處于不帶儲熱運行的試驗階段,其1.20元/千瓦時電價并不意味著能合理反映更大規模商業化光熱電站的經濟性。因此,這個電價對于商業化太陽能熱發電站電價制定的指導意義有限。”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志豪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具體支持政策不到位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都處在觀望中。 “鑒于目前在光熱領域,國家沒有明確的電價政策,作為企業要考慮投資收益率時就無法計算。所以企業只好觀望,只要電價出臺,光熱項目就會很快地推進。”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困局如何解? 如何解開光熱產業目前面臨的“產業等政策,政策等產業”的困局? “去年上半年,我們經過多次課題研究后,建議推動一批示范項目的建設,使第一批的光熱電站商業化得以順利進行。”時璟麗說。
記者了解到,2014年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就牽頭組織了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其實就是想破解上述困局。時璟麗補充說,可以針對一些示范項目,出臺專門針對示范項目的扶持政策。這樣可以在示范項目建成之前,比如可研和主設備招標順利結束時,就可以申請示范項目政策。她認為,政策不只局限于電價政策,還應有土地、接網、優惠貸款等方面的一攬子政策。對于達到設計標準的企業,就可以納入到示范工程中。
“啟動示范項目還是能起到作用的。但是現在出現了新情況,有些示范項目,以及示范項目這種思路出現了停滯。在新電改方案及配套文件陸續出臺的新形勢下,就應該有新思路,思維、技術、機制等都需要創新。”時璟麗直言。
雖然眼下光熱產業的成熟度相比其他新能源分支較低,但記者也了解到,業內普遍認為目前的光熱發電行業現狀非常類似于2008年的光伏市場,從上游原材料生產到電站技術保障的產業鏈已經相當完善,我國光熱產業前景明朗。對于光熱企業來說,其應該更多關注行業的“分母”,通過更多創新合作,共同做大市場蛋糕,同時還要在技術、工藝、人才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全面創新。
作者:成思思 來源:能源網-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