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 2015/06 本刊特約撰稿人 趙永紅
作為行業協會的從業者,筆者常常會被業外朋友問到一個問題,光伏行業現在怎么樣了?
抬眼望去——
光伏企業的股票,或者但凡和光伏特別是光伏電站扯得上關系的股票,近期絕大多數都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表現良好;
越來越多其它行業的投資者開始進入光伏,越來越多的光伏制造商開始進入下游應用市場;
日本、美國、印度,英國、土耳其……,盡管歐美雙反,盡管國際貿易摩擦頻發,海外光伏市場依然在穩步增長;
國家把光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重要一支,給予高度重視和有力扶持,多方位因素促成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各省各地扶持政策出臺,電網公司綠色通道強力支持,市縣園區既受到考核壓力又被拉動投資所吸引;
……
經歷了行業寒冬、價格懸崖式跳水的被一些媒體夸大為“全行業破產”的時期后,光伏產業目前正在回暖,已經步入整體趨穩的階段。
然而,筆者這樣的回答,往往還會迎來第二個問題:“某某企業現在如何了?”
有很大的可能,被問到的這家企業,發展并不好,甚至已經停產,或者倒閉了。
杭州天裕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薄膜光伏車棚
規模化發展:穩定的良性生存模式已失
光伏技術產業化發展至今,整體上仍然缺乏一種穩定的、良性的發展模式,企業發展兩極分化之勢日益擴大。
“如果只是賣電池片和組件,企業日子是很難過的。”一位老總如是說。我點頭不止。
是啊,沒有一種業務可以讓人高枕無憂。
國際市場上,由于光伏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全球多個國家的發展戰略。因此,自2011年美國雙反案至今,案件稅率裁定均非常之高。可以預見,接下來的國際貿易摩擦案件中,我們最終獲得低稅率結果的可能性仍然不會高。
——歐盟價格承諾,導致中國對歐以成本優勢進行出口銷售的方式難以為繼;
——美國對我國先后發起兩次雙反,我對美光伏出口受到顯著沖擊;
——新興市場在快速成長的同時尚不成熟,未來的國際貿易摩擦風險將繼續加大,特別是對于投資門檻較低的組件環節來說,更是如此。
事實上,不僅是光伏產業,我國整體上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時期,中國將不再是因人口或資源成本低而獲得競爭優勢的國家。
記得2012年時,一位浙江光伏企業老總曾掰著手指頭對筆者說:“品牌、質量、服務、價格……,沒品牌優勢,質量不突出,服務也限于成本沒辦法做上去,對于中國大多數光伏企業來說,就只有拼價格來吸引客戶了。”
那一年,筆者作為專家到一個外貿型鄉鎮企業去考察。在門外跑著小狗的會議室里,我問企業負責人,凈利潤有幾個點?對方紅著臉不好意思地說,不像你們光伏是高科技,還不到百分之十。
我頓時汗顏!
而今天,低價海外銷售更是越來越難。
那么,國內市場上又如何呢?
雖然中國已經成為作為全球第一大光伏應用市場,但國內業務仍然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東部屋頂難、收費難、融資難、風險管理難、國土批準難;
——西部路條難、并網難、滿發難、賬期管理難、投資回收難。
從主線產品到輔料配材設備,業務時好時壞,養人成本漸高,價格透明無利,銷售回款艱難……
現在哪個環節還有賺錢機會?
面對常常被問到的這第三個問題,筆者似乎也無從回答。
正泰-杭州火車東站10MW屋頂光伏發電項目
個性化時代:內在優勢是抄不走的競爭力
在市場風險和成本壓力下,依靠高額研發投入來嘗試創新的做法難以再現。因此,整體而言,企業之間在產品方面的差異性其實越來越小。
即使在差異化創新發展模式最為活躍的浙江省,也是如此——除了個別有強大技術壁壘的企業,如龍焱能源的碲化鎘薄膜電池、福膜科技的PVDF膜等。
如果有人看到了你的產品,就能變出來一個同樣的公司,搶奪你的業務,那你這個企業的競爭力就太薄弱了。
產品既然差得不多,那么,就想辦法打造出自身獨具特色的支持系統,這才是別人抄不走的“軟”實力。
“現在幾乎不會只就賣組件來談生意了,而是看看我還可以提供些別的什么服務,然后整體一起來談,比如融資支持,市場支持什么的。”
“我們的客戶非常專業,在很多細節上要求很高,我們在生產管理上做了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可以滿足他們苛刻的要求。”
……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新的市場形勢下,我們必須找出自己的個性和優勢在哪里——也許,這正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秘訣所在。
有的企業研發能力強,有一支非常專業的研究組,他們可能是材料學家、電力電子專家,或者智能控制專家;
有的企業系統集成能力強,他們可能來自建筑界、農業領域,或者家裝領域;
有的企業資源整合能力強,他們可能擅長資本運作、互聯網運維,或者在特定市場上有很好的優勢;
……
還有的企業,可能以上這些都沒有,但卻有一支極其團結且執行力超強的團隊,每個人都嚴謹務實。踏實靠譜的人,總是最好的合作者。
“一只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會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找到自己與其它企業的不同——并且,更清晰地描繪出自身的特色與定位。然后,珍惜這個不同,把握好這個不同,做好自己。
這是一種內在的力量,也正是新的競爭形勢下企業創新發展的根本。
正泰-杭州火車東站10MW屋頂光伏發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