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林和他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通訊員 陳俊 記者 鄒飛 攝
巫溪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海拔1100米的勝利鄉洪仙村是遠近出了名的“窮村子”。然而,年近四十的村民譚亞林做夢也沒想到,窮了半輩子的他,如今當上了“發電站站長”,通過“賣電”一年增收3000多元。譚亞林正是全市首個光伏扶貧項目的實施對象。昨日,說起自己賣
推廣
光伏扶貧 下半年將在全市適宜地區推廣
據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光伏扶貧是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以解決農村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為主要目標。
通過安裝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它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并接入公共電網,所發電量全額進網,可自用也可出售。出售的電量供電公司按時將結算電費收益打入貧困戶銀行卡中。“支持貧困戶將電量全額出售。”該負責人說,全額出售更加劃算,出售的電越多,收益越多。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市在日照資源最好的巫溪、巫山和奉節三個縣開展了試點,市級先期安排財政扶貧資金1000萬元支持1000戶建卡貧困戶安裝3KW的光伏發電系統。目前,3個試點縣共選擇了17個鄉鎮、36個村開展試點工作。同時,市扶貧辦研究制定了有關財政補貼、電價結算、稅費優惠等扶貧政策。同時,對貧困戶自籌部分,通過協調金融機構采取扶貧小額貸款,財政貼息的方式落實籌資渠道。對于其中的特別困難戶,將通過縣級幫扶單位捐贈或社會捐助的方式予以解決。
該負責人表示,光伏扶貧對光照量有一定的要求,據調研發現,我市渝東北地區每年日照時間最長,平均在1500小時左右。而渝西地區,每年日照時間平均1000小時不到。目前,全市全年日照時間達1200小時以上的貧困縣有9個,不足1000小時的貧困縣有5個。下半年將在全市適宜地區推廣。
微調查
@病非小孩:現在很多地方到了夏季還要缺電用,利用太陽能發電,增加了電量還為貧困的老百姓帶去了收益,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為有這樣的好政策點個贊。
@JACKIE:我們老家也有一些家庭因種種原因成為貧困戶。像這樣的精準扶貧方式,正好適合那些失去家庭勞動力的貧困戶。
@藝文:拍巴巴掌,完全贊同這樣的扶貧方式。這是實打實的把實惠拿給貧困戶。希望在適合條件的地區進行推廣。讓更多的貧困戶能夠早日增收。不過,需要注意的就是,光伏發電的后期維護要跟上。
記者手記 光伏扶貧,開辟一條新的扶貧路
很難想象,曾經“高大上”的光伏發電能夠飛進“農家”。在采訪中,村民譚亞林每次提到自家的“發電站”都會憨憨的笑起來,如果不是真正嘗到了“甜頭”,我想質樸的他絕不會笑得這么甜。
不過,通過走訪和調查也發現,光伏扶貧有一些問題值得引起關注。比如光伏發電的日常維護、線路檢修以及后期養護等問題。一項好的政策想要落實好,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改進,需要各個環節的無縫對接。如何讓光伏扶貧更好的“落地生根”,還有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的空間。
當然,“光伏扶貧”不僅開辟了一條新的扶貧渠道,也打破了長久以來“輸血式”的扶貧模式,由單一的資金扶貧轉向“造血式”的扶貧模式,對扶貧渠道的探索具有開拓意義。作為一項讓百姓受益的扶貧工程,客觀上也推動了農村光伏應用市場的啟動。但不可否認,農村大面積推廣光伏應用,仍需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創新性運營模式
作者:李析力 陳禹澌 來源:重慶商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