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外投資
歐美“雙反”加快了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步伐;
上半年不完全統計,我國已建成投產海外電池與組件產能分別達到800MW與1.5GW,在建及擴建產能分別達到3.2GW與3GW;
與此同時,我國主要光伏企業也在積極擴充國內組件產能。據Energy Trend統計,2015年多家中國企業已宣布擴產計劃,將新增2GW組件產能,其中海外組件產能將新增1GW。
4.產能利用分化
下游開發商在采購中對小型組件公司能否長期存活并兌現其對組件的質保普遍持懷疑態度,轉而青睞有品牌的大企業。
為了應對2014年的訂單要求,大企業大多通過技改提高現有設備有效產能,或以找第三方代工的方式來增加出貨量。
隨著大公司自有產能的擴充,這種第三方代工方式將很難再繼續大規模存在,部分中小企業將由于缺乏訂單與技術水平落后等原因市場競爭力不容樂觀。
2015年上半年,已上報的40家組件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0.7%;2014年上半年,組件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7.7%。
5.新興國家市場逐步興起
我國光伏產品對歐出口下降,原因是歐洲市場增長放緩,并且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有 “限價限量”措施。
今年1-5月,我國光伏組件出口至歐洲地區約為11.1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21%;
新興市場開始逐步興起。2014-2015年,除日美等較大出口市場外,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智利、洪都拉斯等光伏市場需求加大。
三、產業發展的問題
1.貿易壁壘
歐美針對我國的“雙反”調查愈演愈烈。近一個月主要出口國家接連的“雙反”調查,對國內光伏企業帶來重挫,直接導致中國光伏出口額下滑,光伏貿易往來也受到影響。
應對措施:
①為規避歐美貿易壁壘,企業紛紛海外建廠。到今年底,中國生產商將在境外設立產能至少5.3GW的組件廠以及4.7GW的電池廠。如晶科在馬來西亞,天合在泰國、印度投資建廠;
②加強自身的技術研發,努力降低生產成本,進行更為高效、科學的國際化擴展。
2.補貼拖欠
光伏補貼拖欠額度已高達上百億元。15家光伏電站營運商統計的數據顯示,總的光伏補貼拖欠額度已超過100億元;
原因:
①缺口較大:現階段很難實現可再生能源補貼應收盡收,2014年應收補貼約為700億元,實際上繳400億左右,西藏等省份收繳難度較大。 征收上來的400億元補貼320億元用于補貼風電,留給光伏的補貼額度供不應求。
②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程序較為復雜:獲取補貼需從地方財政、價格、能源部門開始進行初審,最后財政部、發改委、能源局進行審批,審批完后進入目錄,中央財政再撥付至地方財政,企業拿到補貼時間有可能超過1年半的時間。
3.土地稅問題
現狀:
①政府亂征光伏土地稅,造成電站開發企業稅收過重,電站收益難以保證。土地稅問題正在成為制約我國光伏發展的新矛盾;
②光伏電站用地土地稅各地征收標準差異大,造成嚴重不公平各地征收土地使用稅的標準是0.6~12元/㎡。不同地區對光伏電站征收土地使用稅的標準相差近20倍。
建議:光伏電站土地稅不能亂征,最好免征。應盡快參照國家對常規火力發電的等相關政策,對光伏電站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稅,充分體現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鼓勵。
作者: 來源:財新-無所不能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