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川縣高松站向東南方向大約10km,駛上縣道183號,農業用蓄水池“橘池”躍入眼簾,視野隨之開闊。沿蓄水池向右拐上山路,就看到山間的洼地上整齊鋪設的深藍色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站(圖1)。入口處立著的招牌上寫著“烏冬縣電力株式會社 烏冬縣My Solar國分寺新名發電站”(圖2)。太陽能電池板的容量為630kW,并網輸出
展示當地高中生的畫作
一進發電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混凝土預制塊基礎上色彩鮮艷的繪畫。這是香川縣立高松工藝高中設計科的學生們以太陽為題材的畫作。在約1m見方的鋁板上,烙刻上了學生們設計的作品。畫的右下角還有作者的名字。畫作覆蓋了發電站內通路的混凝土預制塊共計39幅,為單調的光伏電站增添了色彩(圖3、圖4、圖5、圖6)。
圖3:在混凝土預制塊基礎上裝了繪畫作品(攝影:日經BP社)
圖4:在1m見方的鋁板上烙刻(攝影:日經BP社)
圖5:香川縣立高松工藝高中設計科的學生負責制作(攝影:日經BP社)
圖6:多以太陽為主題(攝影:日經BP社)
“不止于利用當地企業的出資開發可再生能源,還希望當地人能定期來參觀,建設成一座植根當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站。與當地的學生們合作展示畫作也是其中一環”,烏冬縣電力營業部長伊藤伸說。按照這種意圖,該電站不僅為當地供應電力,還成了展示當地高中生繪畫作品的“畫廊”。
伊藤是出資企業三電計裝的執行董事,一直負責該公司的光伏發電相關業務。伊藤始終認為,“可再生能源業務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利潤,而是如何植根當地社會,為當地做貢獻”。他說,除每年5月都邀請當地國分寺南部小學的4年級學生約150人舉行參觀會,作為災害時的避難場所使用外,每年實施三次的除草作業還委托給殘疾人來完成,為當地的就業做出了貢獻。除此之外,每年還會從售電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捐給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區。
作者:金子憲治 來源:日經bp社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