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條件比如電網公司的定價模式、經營模式,還有售電市場的市場格局的變化,如果這些沒有,那售電側放開就意義不大,成了做游戲。
電改是多方博弈的斗爭
記者:您之前撰文說,最終出臺的9號文不再強調電網企業“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吳疆:從原因來看,這是多方互相博弈的結果。現在中國每年有五六萬億的用電量,平均每度電六毛錢,每年就三萬多億的電費流水。對于這些營收,其中三分之一對應于輸配電業務,三分之二對應于發電業務。如果新電改的售電側放開,國家強制電網公司只收過網費,并且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就意味著其年收入將減少三分之二,電網公司肯定是竭力反對的。
目前電網公司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售電業務,一旦國家不再強調電網公司“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政策的尺度就更加寬松,而且未來怎么執行也還不明確,那么電網公司不可能主動退出目前占有的市場,電改的效果需要邊走邊看。
記者: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國的電力市場會發生格局性的變化么?
吳疆:電力的產供銷是在瞬間完成的,從發電者到用戶,每個角色的聯系非常緊密,而且電力沒辦法像油氣一樣囤積。目前,兩大電網公司在電力的輸送、管理、營銷服務等方面都已很成熟,群眾滿意度也較高。當它們在電力銷售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后,新進企業一般存在規模小、技術不夠等現實,很難吸引到用戶,因而在市場上就占不了多大份額。除非,國家強制電網公司退出,打破電力銷售的壟斷,再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才能帶來整個電力體制格局性的變化。
記者:在這場電網公司是否取消“統購統銷”的博弈中,幾大發電企業是否有話語權?
吳疆:發電企業在電力行業非常邊緣化,這方面話語權極小,而且,最終的電改文件是上—下(從中央到地方,從部委到基層)、左—右(支持改革與反對改革)、內—外(行業內外)錯綜復雜的博弈結果。
試點要為改革做好排頭兵
記者:真正要推動售電側放開,在深圳等地方開展前期試點,這個意義有多大?
吳疆:改革的關鍵在于能否推動前面所說前置條件的成熟,會不會對電力體制造成格局性的改變,以及以后是否會在全國推廣這些試點。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間開展的試點很多,還有各種探索,必須先有整體的邏輯思路,然后在改革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一步一步落實。如果核心問題沒有解決,準備工作不到位,電力試點至多定位于實驗。試點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成功了就能發揮重要的歷史作用,不成功就只能在改革的過程中慢慢調整,解決問題。
記者:在深圳這樣的改革前沿城市,地方政府是否能夠突圍,大膽要求南網退出深圳的電力銷售市場回歸起“通道”的功能?
吳疆:中國的很多改革都是從試點開始的,深圳特區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國家并不了解地方的特殊情況,如果地方不實行,改革就無以為繼;地方不先實踐,國家也不能冒然在全國推廣。9號文不再強調電網企業“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這是電網企業積極博弈的結果,那么,在下一階段的博弈中,如果那些推行改革、反對壟斷的有關方面不更加積極主動的爭取,怎么能讓“巨無霸”企業心甘情愿地給新成立的售電公司騰出利益空間?
能源名家錄:吳疆,中國人民大學能源經濟系教授。曾經做過電網調度員、供電局生產技術科長等,還在電力公司、國家電監會、發電集團從事過十余年政策研究工作。長期致力于能源經濟、行業監管及體制改革的相關研究。
作者:李鳳桃 劉帆 來源:華夏能源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