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補貼不談錢,談環保減碳
現在中國的能源問題比較復雜,處在一個變革的年代,財新今年采訪我說,如果對中國的能源問題,在2015年用兩個字說你的心情,能說什么?我的兩個字是“等待”,等什么呢?等改變。——李俊峰 先講大道理,能源的進步是一個科技和文明的進步,不能用價值來衡量,用價值和補貼
我認為,中國碰到的問題要比德國人簡單得多,因為他們給我們探了路。比如,德國人開始發展光伏發電時,價格最貴是每千瓦時55歐分,當時相當于5.5元人民幣。而中國的光伏電價0.9-1元錢。估計“十三五”期間光伏發電成本可以降到7毛錢以下,2025-2030年期間可以降到5毛錢。如果金融體制進一步改革,中國的光伏發電成本基本可以和美國一樣。美國現在的光伏發電成本是4.8美分,加上聯邦政府補貼1.8美分,地方州政府補貼1.5美分,大概是8.1美分,也就是5毛錢。如果光伏發電每千瓦時5毛錢,我們還能說光伏貴嗎?
有人曾經問過,為什么美國的光伏發電成本那么低?其實原因特別簡單。美國人的融資利率是2%,而中國的融資利率是8%。按照中國光伏1萬塊錢投資發產出1200千瓦時電的比例換算,每年的財務成本是800塊錢,每千瓦時的財務成本接近7毛錢,所以說中國光伏企業的上網電價9毛錢的時候還不怎么賺錢,而美國人拿到5毛錢的時候還賺錢,因為他的財務成本不到2毛錢。
所以解決光伏問題不光需要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和電力體制,也需要進行金融體制改革。所以我認為大幅度降低中國光伏發電的成本,甚至包括所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除了技術進步,更重要的是降低融資的成本和提高電網的服務水平。
還原環境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競爭優勢
雖然國外光伏發電的融資成本低,美國和德國的風光電實際電價都比中國高,德國的光伏上網電價甚至達到中國的三倍左右,仍然有競爭力,其根本原因是實現了化石能源發電環境成本的內部化,在歐洲、日本和美國燃煤發電越來越成為不受歡迎的電力,天然氣發電、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越來越受歡迎。所以中國發展包括光伏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問題,不是如何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問題,而是如何有效還原環境成本,不計算環境成本的可再生能源是永遠沒有競爭力的。
過去中國的能源戰略是安全、穩定、經濟、高效。政府關心能源的經濟性問題,結果就出現清潔的能源在中國很貴,大家用不起,大家都去用骯臟的能源,結果犧牲了環境,只能望“霧霾”興嘆。這也說明,能源的經濟性問題必須放在環境保護的大前提下來衡量。現在中國的能源戰略開始和國際同步了,也就是安全、高效和清潔。什么叫經濟?所有新的東西都是貴的,有成本限制就會妨礙技術進步。大部分的發達國家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講成本的問題,成本由市場來決定。貴沒關系,用得起就行了。所以說在日本、在美國、在歐洲,大家都不覺得天然氣貴、光伏發電貴,只有中國覺得貴,這種局面應該改變了,中國總不能帶著陰霾實現現代化吧?最后一問:光伏萬億補貼是否夸大其詞
李俊峰老師表示,光伏萬億補貼是一個嚇唬人的數字。1萬億可以補貼2萬億千瓦時光伏發電,相當于18億千瓦的裝機,可惜現在只有400多億千瓦時光伏發電,裝機不到3000萬千瓦,每年只需要“補貼”200億元,何來萬億補貼?何來不能承受之重?如果要達到2萬億千瓦時的光伏發電量可能要到2050年,那個時候光伏發電就不再是新能源,成了普通能源、“老能源”了。到時候,中國也現代化了,人們的觀念也會變化,光伏發電也不用補貼,進入尋常百姓家!
在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時候,有人算了一筆賬。當時認為是等到2020年的中國發電量在5萬億千瓦,希望風電和光伏能占到整個發電量5%左右。2500億千瓦時,現在總的發電量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也多了,其中光伏和風電加起來大約是6000億千瓦時。當時認為到2020年光伏的發電成本可以降到1塊錢,而風電到2020年不補了,現在看來,2020年風電可以有競爭力,不用補貼了,光伏發電的補貼也可以大幅度的減少。2003年的估計電力附加最高到5分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現在看來3分錢就可以了。多花三分錢買一個藍天難道不值嗎?
在發展中有問題就慢慢去調、慢慢去改。中國的發展比德國正好晚了十年,我們是在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有了初步競爭力的時候再去大發展,利用較少的補貼,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所以我們的補貼不是不能承受之重,是可以負擔得起的,只是補貼的方法、機制要做一些調整,讓它更加科學和合理一些。
作者: 來源:財新-無所不能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