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太陽能在大起大落的光伏行業里面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始終低調地保持穩健且讓同行羨慕的發展速度。 8月27日,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太陽能”)發布2015年中期業績,其中太陽能EPC業務上升32.4%至人民幣10.34億元,純利增加7.7%至人民幣2.23億元。 這一業績在所有光伏上市企業中當屬佼佼者。
地面電站投資業務東移
記者:您在前面談到2013年興業太陽能在西部投資了大型地面電站,具體有多大規模?興業太陽能2013年曾經計劃參與建設甘肅武威規劃的1.1GW光伏電站項目,這一項目進展如何?你們在西部的項目是否遭遇了“棄光限電”問題?
劉紅維:我們在新疆庫爾勒和甘肅武威投資建設了168MW大型地面電站。所謂1.1GW項目是武威市政府提出的大型地面電站項目規劃,但受限于項目資源暫時中止了。我們參與了其中一期項目,已建成電站58MW,正在逐步完成并網。
在西部,由于現行電網環境的制約,地面電站“棄光限電”成為一個突出問題。公司在庫爾勒的項目目前運營基本正常,武威項目不太好。
記者:在下一步的地面電站投資開發方面,興業太陽能有哪些考慮?
劉紅維:從開發區域上,我們將由西部轉移到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西部雖然具備日照資源豐富、土地資源便宜等優點,但也面臨著當地消納能力有限、外輸通道建設滯后、棄光限電嚴重和脫硫燃煤標桿電價較低、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延遲等缺點,這大大地影響了投資開發光伏電站的回報率。所以,我們決定將開發重心轉移到中東部來,中東部地區的缺點是日照資源有限、土地價格昂貴,但是也具備當地消納能力充裕、基本無棄光限電現象和脫硫燃煤標桿電價較高等優點。目前,我們在廣東、海南、河北和貴州等地已經拿到了470MW的光伏電站建設許可。
由于光伏電站投資開發屬于重資產業務,在開發模式上,我們將選擇與戰略投資者合作,目前已經與協鑫新能源和中民新能簽署項目合作協議,計劃在共同確認的合作區域,聯合投資開發和建設光伏電站項目。
暫未遇到融資難問題
記者:光伏行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興業太陽能是否遭遇這一問題?目前都有哪些融資方式,以何種方式為主?在融資方式上,有哪些創新?
劉紅威:興業太陽能一直堅持以輕資產的EPC業務為主,暫時尚未遇到融資難的問題。我們依托香港上市公司平臺,自上市以來多次在境外通過股權、債權成功融資,2014年先后成功發行9.3億元人民幣可轉股債券、5.6億元人民幣優先票據,2015年先后成功完成2.5億港元優先票據和1億美元低息銀團貸款融資。
記者:光伏行業都在熱議甚至炒作能源互聯網,您如何看待能源互聯網在光伏行業的應用?興業太陽能有哪些考慮?
劉紅維:互聯網在光伏行業中的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互聯網總是能拉近用戶和產品的距離,相信能源與互聯網的結合也必然會讓光伏的應用范圍更廣闊。此外“能源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把光伏電站變成投資產品,也是電站融資的一種創新。
目前興業太陽能已和華為形成長期合作,著手在電站運維中建立大數據中心,提高電站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