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光伏企業不出口就會餓死,現在中國光伏電站市場每年光伏產品消費量已經占據了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毫無疑問,市場重心正在轉移——由原來過度依賴德國等少數歐美市場,開始將重心轉向中日印等亞洲市場。 9月20日,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晶澳”)將總部由上海遷至北京,此舉被業內認為是光伏
晶澳私有化劍指A股?
記者:晶澳剛成立時總部是在河北,后來遷至上海,如今為何又搬遷到北京?
謝健:晶澳一直是跟著市場走的。2007年之所以去上海,是因為當時的市場主要在歐洲,但現在中國已占據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規模。北京聚集了大量資源,晶澳希望參與其中,借此貼近國內市場。
中國是最大的單一市場,我們要靠近這一市場主體,但這并不意味我們就放棄了海外市場,晶澳的業務仍會布局美日等海外市場。
未來光伏最大的三個市場是中國、印度、美國,歐洲是有MIP(歐盟最低價格承諾協議)的限制,一旦MIP限制取消,歐洲市場又會恢復活力。單一市場主要是中國、印度、美國還有日本,現在這些新興市場每個國家都在大力建設光伏電站。
中國有大概18GW的市場,美國的需求也很旺,明年年底是美國ITC(聯邦投資稅收抵免政策)的最后一年,所以大家都在盯著這個市場。今年是印度光伏100GW計劃的第一年,日本也還是維持較高需求水平的一年,還有泰國、菲律賓等很多新興國家,可以說是四面開花。
記者:晶澳一直以上游制造業為主,如今下游光伏電站投資火熱,晶澳有沒有考慮轉型進入這一領域?
謝健:對于晶澳來講,制造是核心,下游電站絕非主業。我們不會本末倒置,制造永遠是我們的主業,不過電站確實也有它的優勢,對于我們這樣的公司來講,也有必要涉足。所以電站我們也會去做,但是比例會控制,不會做得太大,因為電站本身算是個金融產品,既會面臨資金方面的壓力,還要面臨資源壓力,這些資源一般由央企、能源集團掌握。
晶澳的電池、組件產能一年是4GW,我們自持的電站規模每年不超過10%,也就是不超過400MW,未來上游制造業產能擴大的話,我們的電站規模也可能會擴大。
記者:今年年中時候,晶澳提出了擬私有化意向,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謝健:私有化的程序是這樣的,首先由一些大股東提出私有化意向,上市公司收到提議后就會組建董事會特別委員會,由他們來評估大股東或者是買方集團提出來的提議是否合理。現在我們的進度就是在這個階段,由我們公司組成了董事會特別委員會,他們目前正在做評估,評估大股東提出的9.69美元每股收購價格是否合適。
記者:如果私有化成功后,是否會考慮回到國內A股市場?
謝健:不排除,長遠我們會考慮這個事,不過目前還沒到這個階段。
作者: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