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光伏電站占用林業用地等國有土地的政策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本刊特約撰稿人 趙永紅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2015/09
最近,關于光伏電站占用林業用地等國有土地的政策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西部地面電站面臨的無戶口、限發和補貼難到位等三大問題,看上去似乎越來越難解決;東部的屋頂電站也好不到哪里去,業主方面的不確定性風險本來就難以有效化解,現在又因為找屋頂的人太多,業主越來越難溝通。
一時之間,似乎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了林地、農地、水塘之上,東西部地區同樣如此。在這些地方,利用一切可用的空間把光伏裝上。建更大的電站,成為政府和企業同樣的夢想。
老板集團-杭州諾邦無紡5MW光伏BIPV屋頂發電系統(杭州桑尼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大電站的開發越來越難
一家去年屋頂光伏電站成績不錯的企業負責人告訴筆者,今年屋頂分布式一個都不做了。
為什么?筆者驚訝地問。
這位企業負責人直搖頭:太煩了!要上門催收電費就不說了,現在不管和我們有沒有關系,廠房一有漏水這樣的事,業主就來找我們,好像整個屋頂的責任人都成了我們。
煩惱的不只是電站開發商。
2GW的考核指標如何完成——在浙江,很多當地官員都直嘆壓力山大。
既能完成節能降耗目標,又能大幅拉動工業投資。規模化的光伏電站投資,的確容易成為地方政府扶持和中意的重頭戲。畢竟,在實體經濟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光伏產業依然風景這邊獨好。
不過,從年初走到現在,在雷達式掃描荒地、四處蹲點水塘之后,不少開發商痛苦地發現,這些大面積區域的利用,遠非想象中的容易。
實際上,恐怕政府部門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在一張規劃部門展示的國土規劃圖面前,筆者突然意識到,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的五年規劃邏輯,對光伏應用市場的發展而言,可能存在著某種邏輯上的錯位。
舉例來說,如果浙江的一個城市今年可以建成100MW的地面電站,那么到五年后的2020年應該是500MW。但很顯然的是,這一目標很有可能根本完不成。
對于人多地少的浙江來說,適用于光伏應用且又符合土地政策的地面資源非常稀少,用完就不再有了,每年上哪去找100MW的地面電站用地?
屋頂資源同樣如此,在一些分布式任務完成較好的開發區,當地官員告訴筆者,好屋頂已經基本搶完了,剩下的資源,不是業主沒興趣,可能就是屋頂情況太差。
那么,怎么辦?
一個屋頂分布式完成情況突出的地區最近召開十三五太陽能發展規劃意見征詢會,某區縣分管部門負責人就明確反對自己分到的光伏裝機任務,“我們已經建議我們的光伏企業到外地去看看”,他說。
作者:趙永紅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