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儲備的光熱項目總計已超過3GW,但截至2014年底已并網的光熱裝機僅為18MW。光熱行業在我國發展遲緩的原因是電價政策一直沒有得到落實造成光熱項目不具備投資經濟性。隨著國家能源局《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的下發,約1GW規模示范項目的具體電價核定方案將很快落地,示范項目的開發將進入
我們認為未來國內的光熱發電成本的下降空間很大,下降的來源包括新技術的應用、規模化效應的體現以及效率的提高三方面:
新技術的應用:以塔式技術為例,從飽和蒸汽技術到目前直接過熱蒸汽技術的變革,從導熱油到熔融鹽傳熱/儲熱介質的發展都使得發電效率提高、發電量增加。
規模化效應的體現:一方面光熱電站建設所涉及的材料和設備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后成本有著巨大的下降空間,另一方面單位投資成本會隨著電站裝機規模的增加而下降。
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主要來自于學習曲線。隨著建成電站的增多,技術人員和工程總包商經驗會逐漸豐富,他們會不斷改進電站設備的運行效率并優化設計和施工方案。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和中國光熱產業聯盟都曾預測過我國光熱上網電價的下降曲線,兩者的預測范圍基本接近。《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預測到2020年,我國光熱發電的上網電價將從目前的1.3元每度電下降到0.65-0.75元每度電;中國光熱產業聯盟預測到2020年,光熱電網電價將下降至0.67至0.88元,并在2016至2018年間實現每度1元的上網電價。隨著光熱度電成本的逐漸下降,行業將逐漸脫離政策驅動,進入真正的黃金發展期。從未來發展空間來看,在2012年出臺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能源局設定的光熱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累計裝機達到300萬千瓦。但從光伏的經驗來看,實際情況往往會超出原先設定的目標。太陽能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為光伏設定的目標值是2020年2000萬千瓦,但該目標早已提前實現,現在國家對2020年光伏裝機的目標值已被調高至1億千瓦,十三五規劃中還有可能繼續上調。
我國目前在建、規劃中和在開發的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的總裝機就已超過300萬千瓦。因此我們認為光熱具備經濟性之后,超出2020年3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將是大概率事件。結合近期出臺的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僅張家口一地2020年的規模就達到1GW。而我國光熱產業的發展重心是在西北地區,西北具備張家口類似資源條件的地區有很多,因此我們認為十三五規劃中很可能對2020年300萬千瓦的原有目標值進行大幅上調。
根據水規院的資源調查和測算,我國可集中開發的光熱裝機規模高達3.1億千瓦。考慮電網的送出和消納、場址建設條件等因素,中短期內具備開發條件、能夠確定具體場址的規模有1280萬千瓦。根據該院的初步研究結果,到2020年,全國光熱發電開工規模累計可達1000萬千瓦、并網規模累計可達500萬千瓦。按每瓦20元投資來計算,1000萬千瓦的光熱項目將帶來2000億元的巨額投資,千億級的光熱市場即將啟動。
作者: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