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由于成本過高而被市場唾棄的太陽能熱發電,如今再次成為市場熱點
太陽能熱發電站的成本及下降空間分析
下圖顯示了槽式和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成本構成。
圖1太陽能熱發電站的成本構成
需要說明的是,太陽能熱發電站的成本與其規模、所采用技術途徑、儲熱時間及是否有補燃等因素有重要關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聚光系統占整個電站成本的40%左右。太陽能熱發電站的管路、控制系統和發電系統的成本,與現有化石能源電站相應設備的成本基本相同。由于太陽能熱發電站熱源的間歇性,其對熱機的要求更高。因而,這部分設備成本的下降空間十分有限。綜上,太陽能熱發電站聚光場的成本幾乎完全決定太陽能熱發電的成本。那么,太陽能熱發電站聚光場的成本如何呢?請看下面分析。
當前,太陽能熱發電采用的聚光器,基本都是鍍銀玻璃鏡和鋼結構的形式。根據國內建設某塔式太陽能電站的相關經驗,一臺鏡面面積為100平米的定日鏡成本約為20萬人民幣,相當于2000元/平方米;槽式太陽能聚光器的成本也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此外,單臺定日鏡用鋼材超過10噸(重量與定日鏡面積有關)。這里先算一筆賬:100平米面積的太陽能,不考慮余弦損失的情況下(如考慮,則年均效率約60-70%),并假設DNI(DirectNormalIrradiance,法向直射輻射)資源為2000kWh/m2y條件下工作,再直接采用國際上當前塔式電站年光電轉換效率約15%,按電費1元計算,那么1年的收益為:
100m2*2000kWh/m2y*15%*1元/kWh=30000元/y。
這樣一來,僅僅定日鏡的投資回收期約7年。如果考慮到聚光場成本只占電站的40%,那么投資回收期是16.7年。如果定日鏡成本下降一半(其它設備的成本不變),投資回收期將是13.3年。
作者:吳治永 來源:無所不能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