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達184億元的流動負債之外,英利集團直接關聯的中期票據共有四期,其中天威英利發行中期票據24億元,英利中國發行中期票據15億元。而天威英利通過關聯方拆遷補資金償還10英利MTN1本息總計7億元,其中本金6.43億元,利息0.57億元,尚余3.57億到期本金未能如約兌付。此外,11威利MTN1本息14.86億元,12英利MTN20.18億元利息也將在2016年要求兌付。
對于英利所面臨的債務壓力,王志新對記者說,“現在英利集團債券銀行比較集中,主要是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這些銀行對英利的債務重組都比較支持,相信在他們的支持下,我們一定會盡快走出困境。”
從光伏組件全球出貨量第一到進入資產債務重組程序,英利用了三年的時間里從巔峰跌到谷底。對此,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從2012年開始國內光伏企業遭遇歐美的雙反,這無疑給包括英利在內的光伏企業帶來了業績壓力。為了扭轉這一情況,英利集團開始大舉進入光伏產業下游電站的建設,由于光伏電站需要資金投入較多,英利只能通過貸款的方式來實現產業擴張,而諸如此類的過度擴張最終導致公司資產債務重組。”
多家企業有意接盤
王亦逾表示,“英利作為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在,包括品牌、成本、技術、銷售渠道、團隊。唯一要解決的是通過一段時間降低財務成本到合理水平,解決財務杠桿高的問題是重組的主要目的,大家對這還是非常有信心的,目前正在接洽非常有實力的戰略投資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英利集團的資產債務重組由銀監會、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出面協調支持,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政府部門主導重組,那么接盤者無疑是實力較強的新能源企業。
記者了解到,去年8月開始,英利集團就已經與三家戰略投資者進行過溝通,其中一家是中字頭的能源央企,另外一家是隸屬于國資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以房地產及酒店開發經營等業務為主,余下一家是綜合類證券公司。
有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總部位于香港的聯合光伏集團對英利重組一事非常積極,因為在在2014年,聯合光伏和英利兩家公司就合作進行過一個300兆瓦的項目。聯合光伏也公開表示,正在探索為國營的中國太陽能公司英利綠色能源提供幫助的路徑,并愿意與其他國家支持的企業或太陽能公司合作,以幫助英利渡過難關
趙玉文表示,“論實力和企業合作方式,以及聯合光伏在光伏產業的地位,其很有可能成為英利集團的接盤方,也符合英利集團和能源局等相關機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