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非洲以及中東北非地區天然氣昂貴,其光熱市場正日益興旺,蓬勃發展。
從繁榮到蕭條的周期性循環
1979年,美國受到第二次油價沖擊,在聯邦政府的支持下,光熱應運而生。ITC政策(聯邦稅收抵免政策)激勵了來自LUZ公司的、富有遠見的夢想家Arnold Goldman去開發光熱槽式項目SEGS,最終該公司建設了9座小規模槽式電站,總裝機354MW。后來,石油價格下降,稅收抵免又受到削減,導致LUZ公司逐步走向破產,美國光熱行業也陷入暫時的低谷。
接下來,從2004年開始,西班牙通過補貼政策鼓勵光熱發展,但隨后又調整了原定的電價補貼政策,太陽能行業隨之擱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太陽能工業產業和已經并網裝機的總規模達2.3GW的光熱發電項目。
而美國第二輪光熱發電熱潮的興起得益于奧巴馬推出的新增1.4GW裝機計劃的驅動。
以下兩個項目由Luz公司的繼承者開發:NextEra能源公司收購了9個SEGS系列光熱電站中的絕大多數,并從中獲得豐富經驗,如今他們正運營著位于加利福尼亞、裝機250MW的Genesis槽式電站。此外,參與SEGS電站開發的部分工程師重組成立了BrightSource公司,并轉換了技術路線,最終建設了采用塔式水工質技術路線、裝機390MW的Ivanpah項目。
圖:全球最大的光熱電站Ivanpah項目
此外,Abengoa公司也開發了兩個槽式項目,總裝機560MW,一個是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Mojave項目,另一個是位于亞利桑那州、配置儲熱系統的Solana項目。與此同時,SolarReserve公司在內華達州建設了全球第一個大規模塔式熔鹽光熱電站——裝機110MW的CrescentDunes。
但是還有很多項目都沒有得到明確的核準。到2013年,由于投資者擔心建設周期3年左右的光熱電站不能在ITC政策到期前完成投運,導致許多項目方轉向觀望,歷時四年的美國第二輪光熱發電熱潮也宣告結束。
但是,這種斷斷續續的行業發展進程同時也減緩了行業提高的進程,使成本下降更加困難。盡管如此,通過上述僅有的五個項目,光熱發電每千瓦時的價格還是從19.7美分降到13.5美分。
相比之下,南非政策的確定性促使光熱發電成本價格迅速下降。2015年,Redstone項目的中標電價為12.5美分/KWh,僅為REIPPPP計劃第一輪首個光熱項目——Abengoa開發的Kaxu Solar One項目的投標電價32美分/KWh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去年在智利Atacama光熱項目的投標過程中,Abengoa報出了截止目前最低的光熱投標電價,僅為11.5美分/KWh,該價格僅是他們在西班牙投標的第一個光熱發電項目——Helioenergy1項目投標電價的三分之一。
目前看來,憑著全球可靠的金融支持以及穩定的激勵政策,非洲光熱市場所帶來的光熱行業復興最有可能實現綠色和平組織的預言。
作者:Crystal 來源:CSPPLAZA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