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較為穩定、環保的新能源電力產業,太陽能光熱發電是許多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由于受制于電價政策不清晰等因素,國內太陽能熱發電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
數千億市場將啟動 近年來,全球光熱發電市場步入高速發展期,總計裝機容量的年均增長率接近50%。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光熱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4534MW,其中,西班牙光熱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2362MW,美國光熱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720MW,兩者合計達到全球裝機總容量的90%。2014年新增裝機容量1104MW,增幅達32%,美國以802MW的新增裝機容量領跑,印度位列第二。
從2015年全球光熱市場發展來看,光熱發電技術和應用市場正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過渡,包括南非、印度、摩洛哥等新興經濟體,都開始陸續推進光熱發電技術研發和項目建設,各國在建光熱發電項目規模均達到200-300MW。
機構認為,我國政策扶持力度正逐步加大,2016年將是光熱發電啟動元年。今后將會有更多企業涉足光熱發電核心裝備的制造包括EPC相關的項目,僅從“十三五”規劃10GW的初步規劃來看,以1GW示范電站就有300億元的市場規模來測算,新能源領域在光熱發電將形成2000億至3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50年全球光熱發電的裝機規模有望達到983GW,將占全球電力供應的11%,其中,我國的光熱發電裝機有望提升至100GW以上,達到全球電力供應的4%,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我國太陽能熱發電集中在西北高寒地區。為了在高寒地區順利建成性能可靠、效率較高的光熱電站,不但需要引進國外技術,也需要自主創新并開發具有我國特色的先進技術。” 國家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馬重芳說。
據劉明義介紹,在2009年的時候,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所要用到的反射鏡和集熱管都得進口,而且價格昂貴,項目沒有經濟性。而現在這些設備都可以國產,槽式的成本降了一半多。未來隨著光熱發電產業的興起,設備的制造成本也在下降,將極大地帶動企業投身該行業的積極性。
此外,光熱產業發展的另一問題就是國家、國際標準缺失。“光熱發電系統集成復雜,產業發展初期更需要建立相關標準,避免走光伏產業無序競爭的老路。”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劉曉冰透露,正在主抓聯盟標準的編制工作。
作者:王璐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