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凱斯指出到2020年,太陽能電池發電成本很容易可低于每度電2每分,也就是人民幣0.13元,屆時比起其他發電方式,將會是地球上最便宜的能源。
太陽能漸成為便宜能源
大衛凱斯認為當電力成本降至每度電2美分,將可能對電力市場與許多產業造成重大影響,首先,電力會在中午因太陽能供給最高而價格最低,與現在中午多為尖峰高價時段相反,而是呈現所謂“鴨狀曲線”,未來高太陽能資源地區都會發生這樣的現象,電價結構的改變將會沖擊電力公司與工業用戶。
低價太陽能也將與其他能源競爭。風能現在已經實現了低發電成本,不像太陽能還要等 10 年后,不過,當太陽能成本繼續下降的同時,風能在提升容量因數與成本降低上的進展已經來到高原期,未來 5 年內進展空間有限,因此風能在未來將不如今日對太陽能有絕對優勢;另一方面,核能與碳捕捉燃煤發電也將陷入困境,難以在價格上與太陽能搭配燃氣發電備援競爭;燃氣發電的重要性則會跟著提升。
而高太陽能資源地區,有了如此低廉的能源來源,將吸引高耗能產業前來,包括 4 大領域:煉鋁、制氨、海水淡化、替代燃料。其中煉鋁與制氨占了全球能源消耗的 1%。只要廠房設施能配合在白天開工、晚上停工的間歇性生產方式,就能充分配合利用太陽能,沒有能源儲存或備援的問題,甚至產業本身就做為需求反應資源使用,例如可在太陽能發電過剩時淡化海水,儲存淡水比儲存電力容易得多。
譬如,中東等地區可能興建大量太陽能發電計劃,發出廉價電力后,供應大型煉鋁廠,出口鋁到其他地區。制造氫氣目前主流是由天然氣制氫,但若電力便宜則也可能以電解制氫,而電解制氫除了可供制氨以外,也可作為氫燃料,或是用來合成替代燃料。
大衛凱斯之前誤判太陽能的降價趨勢一次,這次的預言是否會正確,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過去 10 年來的技術發展已經讓太陽能走上成為便宜能源的道路。
作者:jelly 來源:科技新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