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基礎原料,多晶硅市場價格經常跌宕起伏,直接左右著不少光伏企業的命運走向,影響著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多晶硅價格呈“穩步上揚”走勢,市場前景持續向好。
嚴厲打擊多晶硅走私 在2012年前后,國內多晶硅產能大幅增加,與此同時,歐美等國家對中國光伏實行“雙反”,導致國內光伏市場增速下降,多晶硅市場價格由曾經的300萬元/噸一度下降至12萬元/噸。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于2014年先后對自美國、韓國、歐盟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實施了“雙反”措施。其中,自美國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被征收53.3%~57%反傾銷稅,韓國方面征收的稅率為2.4%~48.7%。
據了解,美國因受到“雙反”稅率及“暫停加工貿易措施”的嚴格執行影響,多晶硅出口中國受阻,進口量較未受影響之前大幅縮減,其中今年3月份從美國進口量為140噸,僅占總進口量的1%。
雖然“雙反”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價格便宜,國外多晶硅產品仍然源源不斷的沖擊國內市場,甚至通過不法途徑走私進入中國。其中2015年美國多晶硅采取繞道我國臺灣、轉移產能至韓國等手段以規避雙反,且由于多晶硅價格大幅下降,還有大量美國多晶硅虛報金屬硅走私通關,嚴重沖擊了國內的多晶硅市場。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的相關專家表示,進口多晶硅走私問題在以前一直存在,主要還是受利益的驅使。與國內同行相比,此前國外廠家的生產工藝成本較低,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這對于電池組件制造商來說,肯定更受歡迎。按照目前國內太陽能多晶硅1噸售價12萬元計算,從美國進口多晶硅,需繳納57%的稅率,高額的進口關稅,致使一些貿易商會通過走私避稅等方式來攫取利益。
記者從海關總署了解到,到目前為止,上海海關、湛江海關、黃埔海關等均查獲過多起多晶硅進出口貿易違法案件。另外,今年4月份,國內多家光伏企業由于涉及多晶硅走私案件,遭到海關總署的調查,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多晶硅走私的勢頭。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