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基礎原料,多晶硅市場價格經常跌宕起伏,直接左右著不少光伏企業的命運走向,影響著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多晶硅價格呈“穩步上揚”走勢,市場前景持續向好。
有利于維護多晶硅市場供需平衡 長期關注多晶硅市場行情的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告訴記者,此次多晶硅價格的上漲,是建立在去年多晶硅價格大幅下滑,甚至一度刺穿全球一線企業生產成本的基礎上的,對下游光伏企業而言只是抹去了去年原料價格超跌后增加的利潤點,并沒有給企業增加多少成本負擔,而且價格回歸理性有利于全球一線多晶硅企業保有微利,從而維護國內乃至全球多晶硅市場的供需平衡,同時也能維護光伏全產業鏈的平穩發展。
記者了解到,2015年多晶硅交易價格跌至最低10萬元/噸的低谷,基本到了全球第一梯隊的成本,正是此次多晶硅價格的大幅下跌,引發了光伏上游(原料端)的虧損。這次近20%的反彈,也剛好是對此前價格超跌的修復,能讓一流的多晶硅企業扭虧為盈。
另外,馬海天還認為,從全球多晶硅企業的供應能力,特別是占比超過60%的中國多晶硅企業的支撐,以及整體技術進步促進品質提升,成本下降的步伐從沒有停止等來看,多晶硅價格即使繼續上漲也只是相對以前價格暴跌的反彈,不可能回到暴利時代,對下游光伏企業的影響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從2008年開始,我國的一些科研機構就在物理法(冶金法)、硅烷法、鈉(或鋅)還原法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研發和產業化探索。
據了解,未來保利協鑫會有2.5萬噸新一代硅烷流化床技術產業化項目,再加上特變電工、大全新能源等主要國內多晶硅企業也正在進行技術創新,近兩三年會釋放5萬噸~10萬噸低成本高品質的多晶硅新產能。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近日表示,多年前的中國光伏產業有一個特點,國產多晶硅的成本要比國外的高,這是和國內電池片、組件產業剛好相反的一個現象。但是這個情況如今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現國內多晶硅骨干企業的成本普遍低于國外的成本。如今我國多晶硅產業在成本、價格方面已經非常有競爭力。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