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華能、云南龍源風電、水電十四局、華電、中廣核、中國水電、三峽新能源、國電、國投電力等在內的15家發電企業聯名反對云南物價局電價政策。這15家發電企業稱,這實際上是變相降低風電和光伏上網電價。
然而,大量新增風電裝機帶來的卻是不斷的棄風限電。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數據,2010年-2015年,棄風電量累計近10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葛洲壩兩大水電站在2015全年的發電量。
一位從事新能源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甘肅和吉林的風電裝機容量都在3000萬千瓦以上,但是本省的消納能力只有幾百萬千瓦。一些地方沒有什么很優勢的產業,急切想上馬千億級的風電項目,希望將風電打造成當地的支柱性產業。
記者注意到,過熱的新能源投資,導致放棄新能源發電在全國較為普遍。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甘肅棄風率達39%,新疆和吉林達32%。
據分析師分析稱,國內部分地區對新能源的投資確實過熱,面對當前各地棄風、棄光,火電還有成本優勢,新能源發電裝機的發展,應該先停一停。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博弈,最主要的是新能源的發電成本遠高于傳統能源。
新能源消納政策還需完善
除了在省內各類能源發電成本的差異比較,各省間的壁壘也同樣困擾著新能源的消化。
作為風電大省,甘肅并沒有過多能力就近消納,于是跨省輸送風電成了必然選擇。此前甘肅向湖南輸送過風電,但于湖南而言,這只是額外的補充。
據《南方能源觀察》報道,湖南省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證省內火電和水電機組,外購電量擠占了湖南火電發電市場空間,又沒能滿足湖南實際需求,且不能根據本省供需形勢同步調整,只會造成省內火電生產能力過剩加劇。并且,湖南當地火電上網電價為0.472元/度,甘肅風電上網電價在0.52元到0.54元/度,再加特高壓線路0.12元/度的過網費,送到湖南可以說毫無價格優勢。
此外,在當前電力體制下,受省與省之間的壁壘阻礙,新能源外送仍難完全實現。
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此前要求全額收購除水電外的其他新能源發電量,對要求棄風、棄光地區,風電、光伏發電保障性收購年利用小時數做出了具體規定。
上述《通知》要求,對棄風限電地區,風電項目按四類風資源區分別核定,結合資源條件和消納能力,各地區風電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在1800小時-2000小時之間;而對棄光限電地區,光伏發電項目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則在1300小時-1500小時之間。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當前最直接的應對棄風、棄光問題的措施,但是具體的實施效果仍待觀察。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建議,更為有效的措施是對各省的新能源消納實行配額制,但是目前仍然處在探討當中,各省間在配額交易上的成本也很高。
作者:邱德坤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