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在大風中停擺,光伏電站在烈日下“曬太陽”。盡管我國近年來不斷出臺支持新能源消納的政策,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數據卻顯示,“棄風棄光”問題不但未能有效解決,反而隨著裝機容量的上升,呈現愈演愈烈態勢,成為阻礙我國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頑疾”。
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用電量同比增長僅0.1%,增速比上年低2.9個百分點,其中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分別為-2.0%、-1.7%、2.0%;2016年上半年用電量有所回暖,但增長仍然乏力。
“在電力需求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裝機仍保持較快增長,新增的用電市場已無法支撐新能源等各類電源增長。”李瓊慧說。
截至2016年6月底,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電源總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2.19%,超過用電需求增速9.25個百分點。其中,風電同比增長30.5%,光伏發電同比增長105%,火電為8.64%,核電為23.87%。
此外,李瓊慧表示,新能源與調峰電源在規劃和項目安排上缺乏統籌協調,電源結構性矛盾突出,系統調峰困難;新能源發展與電網規劃脫節,跨區跨省通道建設滯后,這都是造成“棄風棄光”的重要原因。
乘電改春風解消納難題
為應對嚴重的“棄風棄光”問題,今年5月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部分存在棄風、棄光問題地區規劃內的風電、光伏發電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為深陷“棄風棄光”困境的風電、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
“隨著該項新政的出臺,‘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消納以及嚴重的棄風棄光難題有望得到緩解。”王洪表示,必須減緩上述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著重解決現有電站的消納問題。
對于近期緩解“棄風棄光”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李瓊慧認為,要加快常規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充分發揮常規電源調節能力,全面提升系統運行靈活性。
目前,國家能源局已經啟動靈活性改造示范試點項目,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廣西等新能源消納問題較為突出的地區選取15個典型項目作為試點,預期將增加火電機組調峰能力15%至20%。
“需要在試點基礎上,進一步通過相關支持政策和激勵機制加大推進力度。同時,加強抽水蓄能和燃氣電站等調峰電源建設,提高電力系統的新能源消納能力。加快東北、西北等地區抽水蓄能電站的站址資源普查和電站建設,提高當地電網的新能源消納能力。”李瓊慧補充說。
新一輪電改的快速推進,也給化解“棄風棄光”帶來了機遇。李瓊慧表示,應以電改為契機,完善可再生能源跨省跨區消納和交易的價格機制,消除市場壁壘。建立可再生能源靈活電價機制和跨省跨區價格疏導機制,提高受端地區接納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完善和推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規則,加大考核補償力度,調動發電企業參與調峰能動性。
另外必不可少的是,加快跨區輸電通道建設力度,同步規劃新能源基地開發和配套電網工程,落實新能源跨省跨區消納方案,抓緊建設一批條件成熟、新能源基地送出需求十分迫切的跨區輸電通道。
作者:王軼辰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