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十三五”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大力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有效控制煤電新開工規模,集中消化現有產能,同時堅持輸出與就地消納并重,推廣實行峰谷分時電價,用輔助服務等市場機制著力解決棄水、棄風和棄光問題,并且完善電力直接交易市場體制,引導新能源企業進入市場。
原標題:電力產能過剩難抑投資沖動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璐
一邊是受經濟下行影響,火電利用小時數創十年新低,棄風棄光愈演愈烈,電企陷虧損;一邊是新增發電裝機歷年最多,投資沖動難抑制,電力供需矛盾突出。
業內人士認為,“十三五”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大力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有效控制煤電新開工規模,集中消化現有產能,同時堅持輸出與就地消納并重,推廣實行峰谷分時電價,用輔助服務等市場機制著力解決棄水、棄風和棄光問題,并且完善電力直接交易市場體制,引導新能源企業進入市場。
產能過剩創紀錄電企陷虧損
七八月本該是“迎峰度夏”的緊張時刻,而中鋁寧夏能源集團馬蓮臺發電廠兩臺33萬千瓦機組,卻處于一臺調停、另一臺運行負荷僅一半的局面。最近幾天因為外送電測試的原因兩臺機組同時開了,但是本月下旬又只能運行一臺。“2014年我們的平均利用小時數是6203小時,去年下降到5273小時,預計今年底要降到4200小時,預計虧損五六千萬。”該廠計劃經營部主任鮑文錄告訴記者。
其背后是寧夏裝機容量比用電需求高出近3倍的現實。今年,寧夏用電量負增長,前四個月在國網系統中倒數第一,5月倒數第二。6月份,寧夏平均用電負荷129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累計同比下降7%。外送市場也在不斷萎縮。“上半年除向山東送電量增長5%外,華東、甘肅、青海、西藏等全部停購寧夏電力,凈外送電量下降7.2%。”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張超超表示。
而電力裝機增長的勢頭卻依然很猛。截至今年6月底,寧夏電網總裝機容量已經突破3000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1748萬千瓦,新能源裝機1370萬千瓦。僅火電就能滿足內供和外送的全部需求。
這并不是個例。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2016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上半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為歷年同期最多,截至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裝機容量15.2億千瓦,同比增長11.3%,超過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速8.6個百分點,局部地區裝機過快增長、過剩壓力進一步加劇。
在此之下,1月至6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同比增長只有1%,其中火電發電量繼續負增長,設備利用小時1964小時(其中煤電2031小時),同比降低194小時,為近十年來的同期最低水平。而風電和光伏利用小時數也分別下降85小時和55小時,其中,棄風電量逼近去年全年棄風電量,平均棄風率上升至21%。
“雖然電力行業整體運行情況比上年好轉,但煤電企業效益面臨較大下滑壓力。”國家發改委8月8日發布的《煤電油氣運適應供需形勢變化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文章預計,全年全國火電利用小時將降至4000小時甚至更低。此外近年來煤電上網電價持續下降及近期煤價回升也給煤電企業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
據記者了解,寧夏、云南等省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生產經營異常困難,直接影響電力交易規模和讓利水平,而新能源企業的收益也遭到大幅度擠壓。這從五大電力集團的半年報上可得到進一步印證。公開數據顯示,除了去年重組而成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外,其余四大電力集團上年發電量同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國家電力投資集團透露,上半年實現利潤73.65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56.65%,同比增長8.69%,是五大電力集團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公司。這意味著其他4家公司上半年的利潤同比均為負增長。
作者:王璐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