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十三五”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大力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有效控制煤電新開工規模,集中消化現有產能,同時堅持輸出與就地消納并重,推廣實行峰谷分時電價,用輔助服務等市場機制著力解決棄水、棄風和棄光問題,并且完善電力直接交易市場體制,引導新能源企業進入市場。
“跑馬圈地”愈演愈烈投資難控
顯然,國家主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連發四份文件,不僅要求淘汰落后煤電產能,而且建立了風險預警機制,煤電新項目的規劃、核準建設都要放緩。
但現實是,這種投資沖動并不是那么容易控制。在采訪中發現,當前煤價低,投建火電機組沖動強烈。目前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地區,熱電聯產、氣電聯產等項目仍在繼續上馬,而安徽、浙江、廣東等中東部地區的新能源受到投資商青睞,五大發電集團加速跑馬圈地,大部分可開發區域已被搶占。但值得警惕的是,在電力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其中部分地方也已出現了限電問題。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各大發電集團是競爭關系,誰都不想讓步,這使得在產能過剩嚴峻的形勢下,仍有資金投入建設新電廠項目。而新能源項目雖然盈利空間有所壓縮,但在補貼的情況下還是對企業有吸引力,且優質資源有限,放棄就意味著未來不會再有參與的機會。
“寧夏電力裝機增長與用電需求下降嚴重倒掛,但為了搶占市場,企業仍在擴大電力投資,不利于電力行業健康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經信委一位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寧夏新能源發電“井噴式”增長,今年仍有大批新能源發電企業等待并網!笆濉逼陂g,寧夏風電裝機年均增長52%,光伏發電裝機年均增長99%;風電發電量年均增長43%,光伏發電量年均增長122%。目前,寧夏新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高達43%,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網總發電量的16%。
“2015年前寧夏能全額消納,但現在增長太猛,有時把火電壓到最低電網也不能完全消納新能源,最終不得不放棄。”國家電網寧夏電力公司發展策劃規劃處處長楊文華說,今年寧夏新能源裝機容量還將增加400萬千瓦。
此外,工業企業自備電廠也大幅增長。以寧夏為例,其已投產的自備電廠有50家,占全區總裝機容量的14%。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用電企業為了繞開大網,以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等理由建設自備電廠,這樣既不繳納各種基金,也不向國網公司繳輸配費用。
電力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
《報告》預計,2016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5%左右,全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1.2億千瓦左右,累計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4億千瓦、同比增長7.8%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6.0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將上升至36.5%左右。在此之下,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過剩,華北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蒙西和山西富裕,華中、華東和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寬松、部分省份富余。
“在當前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寬松、部分地區過剩的背景下,大力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有效控制煤電新開工規模,優化增量結構,地方政府及發電企業應嚴格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煤電有序發展的相關文件,密切關注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提示,科學確定和有效控制煤電新開工規模,逐步緩解煤電產能過,F狀!敝须娐撜J為。
記者了解到,目前完成征求意見的“十三五”能源規劃提出,前兩年將暫緩核準新建煤電項目,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存量機組利用率,使全國煤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恢復到合理水平,后三年根據國家總量控制要求,合理安排分省新增煤電裝機規模,未來五年煤電投產裝機控制在10.5億千瓦時左右。
而在新能源方面,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則是優先發展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穩步推進“三北”地區風電基地和光伏電站建設,力爭用兩年時間將棄風、棄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后三年適度擴大建設規模。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2.5億千瓦時左右,發電成本與煤電基本相當;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5億千瓦左右,力爭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新能源產業面臨的限電、棄光等發展瓶頸,都顯示出在發展戰略上準備不足,特別是新能源消納仍找不到合適的方向。新能源發電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不能再一味地靠國家補貼,目前,在已經做大規模的基礎上,應采取措施,督促企業降低電價,使新能源發電更加經濟。
據了解,今年6月,寧夏已下發文件要求各市縣區立即停止對地面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備案。同時,完善電力直接交易市場體制,引導新能源企業進入市場。寧夏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海濤說,只有促進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企業才會主動降成本、降電價。另外,通過建立新能源與火電企業的調峰補償機制,提高火電參與調峰調頻的積極性,以消納更多的新能源。
作者:王璐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