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風、棄光現象嚴重制約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必須調整完善各類電源和電網電價補貼機制、加快跨省跨區電網工程和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不斷完善新能源運營技術體系和降低裝備制造成本,以及“走出去”加快國際能源合作,才能有效破解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消納難題。
電網聯通 促進消納
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最直接的手段是加快電網建設,保障新能源并網和輸送。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累計投入850億元,新增新能源并網及送出線路3.7萬公里,支撐了年均2300萬千瓦新能源接入,累計新增新能源并網項目4675個。
國家電網總經理助理杜至剛介紹,國家電網在“十二五”期間不斷加快跨省跨區電網工程和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同時完善調度支持系統,優化運行方式。據統計,2015年,國家電網跨省跨區外送風電、光伏電量2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4%。其中,西北地區跨省消納新能源16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
“資源稟賦決定新能源裝機將長期集中在‘三北’地區。但當地經濟規模小,人口總量少,用電需求有限,消納問題突出。”杜至剛分析說,需要構建西、東部同步電網,通過加強電網互聯互通,擴大市場規模,實現新能源在更大范圍內消納。
在具體部署中,國家電網將通過構建西部電網,實現跨流域、跨區域的水火互濟、風光互補,保障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和外送;通過構建東部電網,將華北—華中電網、華東電網和東北電網通過特高壓交流相連,擴大“西電東送、北電南供”規模,提升接納大規模清潔能源的能力,滿足西部和北部新能源在東部負荷中心的消納需要,實現高效利用。
預計到2020年,西電東送電力規?蓮哪壳暗1.1億千瓦提高到3.1億千瓦,“三北”地區通過特高壓電網向東中部負荷中心輸送新能源約1.48億千瓦。
加強攻關 創新發展
不斷完善新能源運營技術體系和降低裝備制造成本是促進新能源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杜至剛說,“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開展新能源研究課題205項,其中國家級新能源領域重大課題51項,并建成國家風光儲輸、浙江舟山柔性直流等20余項新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同時,國家電網與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等知名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協議,深化新能源關鍵技術研究。
通過科技攻關和標準規范,有效解決了風機低電壓穿越、新能源集群控制等一批影響新能源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過去5年,國家電網公司調度范圍內風電、太陽能發電持續快速增長,裝機容量年均分別增長33%、178%,發電量年均增長28%、220%。
此外,隨著技術條件不斷成熟,新能源發電成本也在逐年下降。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6月15日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太陽能光伏的用電成本將比2015年下降接近60%,槽式聚光光熱發電成本將下降37%,塔式光熱發電成本將下降44%,陸上風電成本將下降26%,海上風電成本將下降35%。“在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實現平價上網的速度和進程,肯定會大大加快和縮短。”李仰哲說。
“隨著多晶硅和其他原料成本的下降,以及電池組件轉換效率的提升,今年上半年組件制造成本同比降幅超過18%。”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高紀凡說,過去5年間,我國光伏系統裝機價格降幅超過60%,“今年上半年,受組件、逆變器價格進一步降低影響,西部地區裝機成本已下降至6.5元/瓦至7元/瓦。預計到2017年會再下降15%,這將會使某些地區的千瓦時電成本下降至低于0.07美元”。
國際合作 搶抓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能源基礎設施落后,這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機遇。“我國光伏企業已在泰國、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建立產業基地,并且在泰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中亞等國家和地區建設了光伏電站!备呒o凡說,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形勢的倒逼下,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截至今年6月,海外已投產的電池產能約5GW,在建和計劃建設的大概4GW左右;已投產的組件約5.3GW,在建和計劃建的約5GW,其中絕大部分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
在加快國際能源合作方面,國家電網公司已作出探索!拔覀儗⒎e極實施與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電力能源合作,加快推進有關特高壓工程互聯網工程的規劃、前期和建設工作。”杜至剛說,依托統一同步電網加快實現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既能保障我國能源供應安全,又能為西部北部新能源提供更大市場,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將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力爭到2020年將甘肅打造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光熱發電示范基地。”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林鐸表示,將深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新能源領域的產能合作,共同促進新能源產品、技術、成果的開發和應用,帶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世界能源變革作出新貢獻。
作者:陳發明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