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對能源互聯網這樣設想:“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們需要創建一個能源互聯網,讓億萬人能夠在自己的家中、辦公室里和工廠里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則可以與他人共享,就像我們現在在網絡上分享信息一樣!
原標題:為能源互聯網安裝智慧大腦
來源:中國科學報技術經濟周刊
作者:李惠鈺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對能源互聯網這樣設想:“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們需要創建一個能源互聯網,讓億萬人能夠在自己的家中、辦公室里和工廠里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則可以與他人共享,就像我們現在在網絡上分享信息一樣!
能源互聯網可以把普通的能源分布網變成類似信息互聯網,毫無疑問這將掀起一場能源變革,而我國已做好變革的準備。
繼今年2月三部委聯合出臺《關于推動“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后,日前國家能源局又下發了《關于組織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的通知》,能源互聯網的征途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可以說在未來一個階段,將是全國范圍內大規模開展‘互聯網+智慧能源’試點的機遇期,無數的產業在這里面躍躍欲試。”8月10日~12日,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召開的2016中國能源互聯網大會暨智慧能源產業博覽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苗韌預測,到2030年,能源互聯網有望達到GDP的0.5%~1%的水平。
上述比例看似很低,但苗韌表示,到2030年,整個工業占GDP比重可能只有30%。這也意味著,如果能源互聯網能占到GDP的1%,就已經能夠與不少傳統行業比肩。
但是,如何搭建起能源互聯網神經式的互動網絡,將互聯網更好地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仍面臨太多難題。
電氣化、低碳化、智能化是趨勢
實際上,看似高大上的能源互聯網并不是一味地跟風“互聯網+”,既是大勢所趨,也非常接地氣。
“如果說Internet是一個信息互聯的網絡,能源互聯網則是一個利用Internet、為重塑能源服務的有力網絡。因為能源互聯網有眾多先進的傳感器、控制軟件、大數據技術,他們把能源生產端、傳輸端、消費端的數以億計的設備、機器、系統連接起來,形成能源互聯網的物聯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出上述闡釋后強調,能源互聯網把新的能源技術、新的用能方式和新的管理模式集合在一起,其目的就在于建設高效、安全、低碳、經濟、共享、可持續的現代化能源體系。
在杜祥琬看來,能源互聯網將向著電氣化、低碳化、智能化三大趨勢發展。
電氣化是指終端能源中電力的比例應大幅度提高,這就意味著直燃煤(特別是散燒煤)需求量大幅度下降,被電、氣或工業余熱取而代之;交通耗油要逐步下降,并發展電替代、生物油氣替代、氫替代、太陽能替代這四種交通能源的替代技術。
“這兩個減法將使終端能源中的非電比例下降,我國終端能源中,電力的占比將從目前的20%上升到2020年的25%以上,并進一步達到最高的比例!倍畔殓f。
而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發展低碳能源也將是必由之路。杜祥琬表示,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氣(含非常規)這“三匹馬”將合力拉車,逐步實現高比例替代煤炭。未來,非化石能源將成為主導能源,我國低碳電力在電力中的占比將從2015年的27%上升至2020年的約35%,并進一步到50%以至最高。
最重要的是,能源系統的設計、運營和管理也將與IT和DT深度融合,使其自動化、數字化程度與效率大為提高。
智能化應用有多種技術,如智能感知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微網技術等。能源系統中管網監控、運行、能源交易和用戶用能及各類分布式電源負荷數據極大,大數據分析的應用則可大幅提高系統的效率;云計算則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高性能計算,快捷便利地獲取計算資源并提高其應用價值。
作者:李惠鈺 來源:中國科學報技術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