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對能源互聯網這樣設想:“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們需要創建一個能源互聯網,讓億萬人能夠在自己的家中、辦公室里和工廠里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則可以與他人共享,就像我們現在在網絡上分享信息一樣。”
共享綠色電力并非易事
可以說,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系統。
能源互聯網是智慧能源應用在能源系統中,在技術層面與能源系統中的分布式能源、儲能設備、節能低碳技術等協同性技術相互配合;在運營模式上,借鑒互聯網的運營管理和創新商業模式思路,推進能源系統的安全、高效、低碳運行。
杜祥琬表示,實現能源互聯網的途徑是“兩個結合”,一是將分布式與集中式相結合,既可構成獨立運行的微網,也可自下而上地與集中式的智能電網連接互動,利用智能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高效管理,構成新型的能源網絡,使低碳化、智能化落地;二是將橫向的多能互補和縱向的能源“源、網、荷、儲、用”優化結合,例如用火電調峰,提高間歇性能源的并網率,或者根據氣象情況調動不同的能源,也可根據能源側的波動啟動調峰或峰電的有效利用。
可以想象,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數億人將在能源互聯網上共享綠色電力。雖然能源互聯網被寄予厚望,但其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也不可小覷。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就提出了三重挑戰:首先需要國家投入大量的經費來支持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其次要解決應用的問題,即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消納問題,這相應地需要降低可再生能源價格、大幅度壓低成本;第三,還需要進一步解決政策環境、機制體制問題。
不僅如此,能源互聯網想要實現成熟運轉,需要的技術準備也是只多不少:比如需要極強的信息流處理能力,來預測和監視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極端不穩定的能量生產供應變化;同時它還要指揮相應的能量調配部門完成上載與下載能源的分流與整合等等。
另外,能源互聯網中的“能源”還不僅僅限于電力這種二次能源,也包括電力之外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當前,互聯網與能源融合不僅需要突破分布式發電、儲能、智能微網、主動配電網、柔性直流等能源領域關鍵技術,還需要探索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通信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深度應用。
區塊鏈技術或將加速落地
未來,能源系統要連接數以十億計的發電設施、光伏面板、儲能電池、充電網絡、用能設備,使之像一個交響樂團。面對這些超大規模數據之間的流通,亟須一個服務能源互聯網的智慧大腦,區塊鏈技術或將是最佳選擇。
區塊鏈是由區塊有序鏈接起來形成的一種數據結構,其中區塊是指數據的集合,相關信息和記錄都包括在里面,是形成區塊鏈的基本單元。其核心功能就是不依靠中心或者第三方機構,保障數據的真實可信,打破信任壁壘,極大降低了業務開展需要支付的信任成本,促進業務的高效開展。這與能源互聯網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十分吻合,使區塊鏈未來有潛力成為能源互聯網中重要的技術解決方案之一。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智慧能源投資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高堅表示,能源互聯網融合信息技術與能源技術,是實現智慧能源的基石。而區塊鏈技術被普遍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后,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基礎技術,可以顯著降低全社會的交易和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兩者的碰撞與融合,將產生全新智慧能源的推動力。
“區塊鏈交易是真實、不可篡改的,所以可以加速金融機構的清算、結算。”北京大學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朱皞罡也表示,“區塊鏈是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用積極的方式,重新構建全新的信用體系。這個信用體系不是靠政策、規章、制度建立的,而是靠客觀的技術建立,一個是永久的融合,形成永久數據的痕跡,其次就是雙向的安全。”
朱皞罡表示,區塊鏈可以完整地解決能源過程中的信息流、票據流,還有電力流,實現能源的追蹤,實現電能代替這個柔性交易平臺。
不過,區塊鏈技術在能源互聯網中的應用仍然在計算能力及響應速度、異步共識網絡的容錯以及智能合約的責任主體缺失等問題上存在諸多挑戰。
作者:李惠鈺 來源:中國科學報技術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