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項目的具體資源條件如何?項目方的需求和目的是什么?要比較的是哪家企業的多晶和哪家企業的單晶?等等。
有了這些前提條件,或才可以試著給出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
曾有一次,筆者向業內某知名背板企業老總請教不含氟背板和含氟背板之間的優劣勢問題。原本以為這位老總會肯定的說自己的背板產品好,但是,這位技術專家型老總卻很柔和、清晰、仔細地告訴筆者,兩類產品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又各自適合于怎樣的不同應用場景。
沒有好壞,只有是否匹配。這就是一種科學精神。
為有效實施分布式光伏推廣專項行動,以高效能示范項目帶動全市光伏應用,市經信委、市發改委聯合開展杭州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征集評審工作,杭州光伏協會協助組織專家赴項目現場考察調研。
技術之爭?還是宣傳之爭?
在一次行業技術論壇上,筆者也曾看到有位專家在呼吁,雖然目前多晶的市場占有率優勢明顯,但要倡導光伏企業多關注單晶,多投入到單晶的提升上。
對于筆者這樣一個從科研崗位轉到行業協會工作的人而言,看到的是專家的情懷——單晶硅有著更好的晶體結構,與多晶相比更有想象空間,也更有技術延伸空間,因此當然應該投入而不是放棄。
但是,企業不是國家科技部,不是科研院所,企業以逐利為本,對哪種技術更關注,對哪種技術更投入,一切應以市場需求說了算。其實,無論是專家的倡導,還是政府的導向,或是媒體的宣傳,對于企業來說,僅僅可供參考而已。